松阳构建“1+3+3”工作体系为不锈钢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3-09-14来源:王霞、王爱珍

近年来,松阳县聚焦“一根不锈钢管”,持续做好产业建链延链强链的大文章,谱写了“山区小县崛起百亿大产业”精彩篇章。2022年,不锈钢无缝管产量约占全国的 1/3,不锈钢产值首次突破100亿,成为该县成功培育的第二个百亿级产业。但该产业在进一步做强过程中,仍存在着生产方式粗放、产业链条较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急需通过建设高能级检测平台,强化人才、科技平台支撑,破解行业低效粗放发展短板,为此,松阳局以不锈钢管质检中心建设为切口,搭建平台,全方位强化人才、科研供给,为山区共富产业做大做强注入强劲动力。

一、建设一个“中心”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深度调研明需求。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曾9次赴省市场监管局、省特科院对接项目合作事宜。省市场监管局分管领导、省特科院主要领导曾3次带队赴松阳开展实地调研。县领导带队成立专项调研组,对县内45家规上不锈钢管企业检测需求及产业状况进行调研,调研发现该县委外送检的企业有22家,占规上企业总数的49%,全县每年委外检测费用达170万元,企业主普遍认为建设高能级的质检中心对松阳不锈钢管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品牌打造、产业创新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合作共建强支撑。牢牢抓住省特科院与松阳县良好的合作基础,经过历时1年的入企调研、方案完善、内部协调、对上沟通,将项目合作事宜变不可能为可能,省特科院最终同意与松阳合作共建松阳县不锈钢管质检中心,派驻关键技术人员指导检测室建设及后期运营,并派驻专家团队为松阳不锈钢企业提供科研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截至7月底,已助力65名技术人员取得无损检测员上岗证,检测不锈钢产品65批次。

三是多维保障有力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实验室项目建设,曾8次召集各部门商讨合作共建方案。落实财政保障资金1000万元,并在场地、人员保障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同时,将该项目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细化举措、倒排时间、定期督查,多举措保障项目按时落地。

二、做到三个“对标”抢占行业高地

一是对标“质量强县”守住产品生命线强化产品质量“风险预警”,对全县45家不锈钢生产企业产品进行抽检,对县域内产品开展质量摸底。同时联合省特科院为松阳不锈钢企业深度开放专业实验室,提供相应的检测服务,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产品质量提升方案,精准帮扶企业从原材料和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邀请技术专家定期开展上门帮扶行动,为50余家不锈钢企业高效解决了项目检测、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等共性问题。

二是对标标准强县提升行业话语权按照“先进标准—技术改造—做强产业”的模式,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用高标准引领产业提质增效,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截止7月底,参与制修定不锈钢管国家标准10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5项。深入实施“品字标”品牌培育工程,梯次选择一批试点企业为培育对象,树立提质创牌的行业标杆,逐步扩大“浙江制造”培育覆盖面。

三是对标“品牌强县”突出产业影响力导不锈钢管企业制定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支持优质企业开展国军标体系认证、质量体系认证,争取中石化、中石油等国内外领先企业供应商资质认证等,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特色品牌企业。推进“对标达标”工作进入常态化,通过对标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先进产品,并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入企调研,梳理产品优化和技术升级的发展方向,持续深化不锈钢产品质量升级与产业进步。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8家企业完成对标达标。

三、搭建三个“平台”夯实产业基础

一是建科研创新服务平台。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钢研纳克、省特科院,创建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派驻1名博士驻点浙江博盛钢业集团,参加浙江精励先进结构材料研究院重要研发工作。为规上企业提供产业链供应链整体优势分析、政策咨询及技术答疑服务。助力浙江博盛钢业集团有限公司争取军工资质承接军工业务,助力企业持续拓宽市场渠道。

二是建人才培养服务平台。联合省特科院采取1名博士+1名高工结对企业1名工程师方式,开展点对点高级工程师培养,并为不锈钢企业人员提供职称申报服务。目前已组织20余名企业高管进行职称申报培训,并将10名符合条件人员进行重点培养。联合丽水农林技师学院(筹)实施电梯安装维修工、物联网维修安装调试员培养项目,为行业输送多领域技能型人才。

三是建产业绿色发展平台。依托省特科院的国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将团体标准《绿色发展企业评价导则》升级为地方标准,为当地产业集聚区编制《创建省级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企业设备更新、产线智改和流程绿色化改造。


AI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