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美国FCC新规对我国输美电子产业影响

2025-05-20来源:本所(中心)

    积极应对美国FCC新规对我国输美电子产业影响


5 月22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通过一项新规,禁止被其认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中国实验室,参与出口到美国的电子设备测试工作。包括国有检验机构、具有国资股份或军方及特定中国实体有关联的检验检测机构。为此,FCC 列出了所谓的三个 “黑名单”,分别是美国国防部的军事企业名单、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以及 FCC 封锁名单,只要实验室与这些名单上的公司有牵连,便取消其认证测试实验室资格。此举将对我国检测认证行业发展、电子产品对美贸易和电子产业科技创新带来严重影响。建议推动认证认可与标准及产业协同发展,重视我国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和品牌建设,推进认证认可国际共通互认,并对FCC新规采取反制措施。

一、主要问题

一是美对华电子行业打压升级。2022年,华为、海康威视等企业设备已被禁入美国市场,此次新规将限制范围扩大至检测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已从终端产品延伸至产业测试技术服务链。此次FCC新规开始对中国实验室进行审查,对列入美国国防部的军事企业名单、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和FCC cover list的禁止实体及这些实体持有股权10%以上实验室和我国国资背景实验室取消测试资质,且范围有可能扩大到在中国开展检测的实验室,并溯及既往出具的测试结果。受此影响中国科技企业输美电子产品国内测试认证通道受阻,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障碍增加。

二是FCC新规对中国测试实验室业务造成冲击。中国认证认可协会2025年5月27日《FCC新规对中国检测实验室影响及对策专题研讨会》数据显示中国此前约有170家获得FCC认可的实验室;仪器信息网2025年5月28日《75%输美产品测试遇阻,FCC新规重击中国实验室》报道,FCC指出,约75%的电子产品是在中国境内的实验室进行测试,此次FCC新规美国在产品检测与安全把关上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国实验室的限制,将导致中国实验室订单流失、业务下滑。此外由于企业出口认证一般采用多个国家认证打包测试降低成本的办法进行,如果中国实验室不具备FCC认证资质,则相关业务将流向欧美国家及其控制的实验室。

三是FCC新规制约我国电子设备产业发展。新产品在最后投产前,必须通过相关测试取得认证,随着FCC新规落地,我国企业生产研发周期都会明显增加,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节奏将受到制约。深圳市电子商会网2025年5月29日《美国FCC封杀中国测试实验室,引爆全球供应链大地震》指出,美国实验室收费通常比中国高30%-50%,电子设备整体生产成本或上涨5%-8%,转移测试需求可能导致认证周期延长数周。半导体材料与工艺设备微信号2025年5月24日《75%电子设备受影响》指出,以TWS耳机认证测试为例,中国实验室检测费8000元,美国实验室测试费用8万起步。此外受物流周期影响和美国实验室效率影响,测试周期也将显著增长。

二、相关建议

(一)采取针对FCC反制措施。一是建议国家认监委、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对美输华产品美国CCC认证测试实验室和美国背景的在中国开展检验检测业务的检测、认证机构发起对等性调查。二是建议由商务部牵头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对美FCC系列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行为采取措施。三是建议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验检测学会等行业组织鼓励支持受影响的实验室及实验室在美合作伙伴,研究分析FCC新规对行业发展负面影响,在美对FCC发起诉讼。

(二)全国强化我国认证认可能力建设。一是建议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牵头联合科技部,加强检验检测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加强认证认可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中国检测认证技术国际竞争力,牵头承担国际互认合作项目、贡献服务全球共同发展的互认解决方案。二是建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健全完善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格局,全面提升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效能。三是在国际层面加强政府间认证认可政策法规沟通交流,搭建多双边国际合作平台。四是国内层面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构建统一部署、协同推进的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体系,加强检验检测服务业海外实验室布局。

(三)争取国际舆论支持。一是建议由国家商务部门牵头,联合认证认可管理部门,对FCC针对中国实验室新规事件开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发布调查报告,揭露FCC假借“国家安全”说辞,违背国际认证互信原则,奉行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的事实。二是建议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电子产品质量协会等学会、协会组织专家对FCC不断加码针对中国电子产品贸易壁垒事实开展专业研究,在国际认证认可行业内发表专家声音,披露真相并积极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AI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