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解析,遥遥领先!鉴衡让你一文读懂IEC TC82 WG2 2023秋季会议最新标准动态
2023-11-02来源:鉴衡认证
2023年10月30日—11月2日,IEC TC82 WG2 2023秋季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顺利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认证及检测机构、组件生产商、原辅材料生产商、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等代表就光伏组件和材料标准、新提案及技术报告展开了深入讨论。
鉴衡认证中心技术专家是IEC TC82技术委员会的正式委员,并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共同出席了此次会议,积极探讨标准技术细节,就诸多技术问题给出了专业的意见。
不仅如此,鉴衡还直接参与了IEC 61215系列、IEC 61853系列、IEC TS 62915、IEC TS 60904-1-3、PT600 VIPV等标准的编制工作。
以下是鉴衡带来的最新、最全、最精准的IEC标准动态全文。
组件类标准
IEC 61215系列 地面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项目组长:Chirstos Monokrossos)
目前处于CD稿准备阶段。
Dr. Chirstos Monokrossos首先介绍了项目组内对于IEC 61215系列标准的修订进展,随后与专家共同讨论了这些修订条款,具体如下:
?IEC 61215-1 条款5.1,新增铭牌的要求,与新版IEC 61730-1中的要求一致;
?IEC 61215-1 条款5.2.3,用于安装固定的胶粘剂的制造商和表面处理的要求应包括在安装说明书中;
?IEC 61215-1 条款6,修订零部件质量鉴定要求表(如下)。会上专家提到后期也可能将背板的要求也添加到对零部件的质量鉴定要求中,同时,会上也有专家提议可以删除对胶膜材料的要求,因为组件厂和辅材厂在导入新材料前已经进行了足够多的验证测试,关于这一点项目组长表示将依据各个国家技术委员会的投票来决定;
?IEC 61215-1条款7.2.1,增加双面组件的铭牌范例,与IEC 61730保持一致;
?IEC 61215-1 条款8,增加两项重大外观缺陷,分别是接线盒盒盖掉落和安装胶的机械完整性要求。会上专家建议对于安装胶机械完整性的定义进行细化,例如安装胶产生裂痕时,2m的安装胶中出现3mm的裂痕的情况可以视为对机械完整性无影响,项目组长表示会在后续的项目组会议中进行讨论确认;
?IEC 61215-1 条款7.2.1,增加短路电流双面率的Gate 1判定(公式如下)。会上专家建议,基于电流失配可能引起的安全风险,可考虑设定一个偏差阈值,该提案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IEC 61215-2条款4,新增测试流程的流程图,与IEC 61730-2框架保持一致。有专家认为该流程图是完全引用IEC 61215-1,存在重复的问题,建议与IEC 61215-1团队进行讨论后修订;
?IEC 61215-2 条款4.9.4,修改热斑试验中的遮光板尺寸要求,要求遮光板应比电池片尺寸在长宽上再多1cm。当遮盖到相邻电池片时,遮光板可以使用更小的尺寸。有专家对此表示反对,项目组后续继续讨论;
?IEC 61215-2条款4.9.5.2,删除双面组件背面存在永久遮挡的电池也挑选进行测试的要求。项目组认为这些电池的测试与室内的热斑测试无关,但Tony sample认为不能删除,经过讨论认为选片要求可以改为两块最差,一块最好,一块是在接线盒旁(会被电池片遮挡)最低并联电阻的电池片。该提议被主持人记录,并将在之后进行进一步讨论;
?IEC 61215-2 条款4.10,UV测试中组件开路或是短接应该依据组件商提供的安装说明书中的要求。但会上专家对组件安装说明中是否包含此内容存疑,需要确认,很可能没有,所以最终建议不修改此提议;
?IEC 61215-2 条款4.10.3,增加有关柔性组件UV测试的定义,柔性组件也应该在平铺的状态下进行测试;
?IEC 61215-2 条款4.12及4.13,在进行HF和DH测试时 也需要像TC测试一样,在接线盒上增加5N的负重,该修订也同样适用于IEC61730。有专家在会上对该修订的必要性进行了质疑, 并提出应当关注在HF测试中是否会因为结冰而增加负重重量的意见,最终项目组长表示会在具备更多测试数据的时候再次进行讨论;
?IEC 61215-2 条款4.15.3,在湿漏电测试的测试设备与方法的要求中,完善了对与胶合接头组件的测试要求,针对胶合接头组件测试电压需要乘以1.35的系数,并且要求整个湿漏测试,从浸没到测试完成的时间不应该超过5分钟;
?IEC 61215-2 条款4.16.3,针对柔性组件的载荷测试完善了测试方法和定义,背面测试时压力不能直接作用在背面的支撑材料上,应测试组件与支撑材料的粘接力。同时完善了对于测试压力要求的描述;
?IEC 61215-2 条款4.20.4,增加动载测试过程中需要监控组件内部的电流连续性的要求,与IEC TS 62782保持一致;
?IEC 61215-1-1 条款11.19.5,修改PID后UV恢复的剂量为100wh/㎡,同时针对双面组件的恢复照射正面或背面,修改为由组件厂商的安装说明书来进行定义。以上两点专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时间问题没有进行过多的讨论,将会在接下来的会议中确认。
IEC 61730-1 光伏组件安全鉴定 第1部分:结构要求;IEC 61730-2 光伏组件安全鉴定 第2部分:测试要求(汇报人:Colleen O’Brien)
目前IEC 61730-1 ED3和IEC 61730-2 ED3均已发布,本次会议主要针对此前国家技术委员会和IEC 61730两个工作组所提出的一些未来可能会整合入第3版标准的意见,目的是收集专家的反馈建议,决定哪些内容会作为勘误修改和哪些内容将在后续修订版中改动。(勘误是指包含技术性错误以及语意含糊不清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标准的应用不正确或者不安全。)
IEC 61730-1主要意见及处理方式如下:
? 编辑性意见,将在下版本中考虑修改
? 章节6.3.10中对可燃性等级的描述存在歧义,可燃试验并不是针对封装材料的强制要求,仅在封装材料厚度减少时作为额外测试进行
? 章节6.5.2.2.1,建议指出组件正常运行的长期老化可能会导致组件不再符合标准中的要求
? 章节6.6.3.1,在针对双重/加强绝缘注释后加入“或其中一部分应符合双重/加强绝缘材料的要求”
? 附录C,针对附录C中的图C.7 a)& b)& c),工作组收到了多个针对边缘密封、包含铝层的背板以及其与接线盒的关系的意见
? 建议增加一些与新版重测导则相关的说明与注释,例如相同型号的不同变体需要按IEC TS 62915 ED2的要求增加标签内容
? 章节3.6.5,建议工作组为T98th的定义加上其来源IEC TS 63126,并阐明其与IEC TS 63126定义的不同
? 表格5,修改表格名为“评定运行高度大于海拔2000m的设备的空气电气间隙乘法系数表”
? 章节3.2, IEC 61730-1与IEC 61215-1对超大组件的定义并不一致,专家建议工作组采用IEC 61215-1中的定义。但工作组拒绝了该建议,他们认为IEC 61730-1中对超大组件的定义更适用,更为简洁,举例也更合适,他们建议IEC 61215-1工作组参照IEC 61730-1的内容修改IEC 61215-1的定义
? 技术性意见,勘误
? 章节6.5.2.2.3,热应力的耐受度-RTE(RTI)或TI要求RUI材料的热应力耐受度至少为90℃,而IEC TS 63236要求的温度可能会更高,因此需新增一条注释“注:对于在更高工作温度下使用的组件,IEC TS 63126可能会对 RTE、RTI或TI 值有更高的要求。”
IEC 61730-2主要意见及处理方式如下,IEC已接受并修改
? 编辑性意见
? 章节10.25.2,该部分规定的测试样品数量为20块,未考虑组件正背面UV测试同时进行的情况,因此需要增加“如果组件的背面UV测试与正面UV测试同时进行,还需要一块额外的组件”
? 表9与表10,针对高海拔运行高度设备的电气间隙乘法系数表,均增加限定词空气,以澄清并不是通过材料或者沿着粘结面的电气间隙
? 技术性意见,勘误
? 针对搭接剪切强度测试流程图中的B序列的修改如下:
a) 删除图中所有带有01、16、17的小方框
b) 在UV正面与背面测试的方块上方增加测试样品数量,均为5块
c) 删除图中序列B及后续的两行文字
IEC 61853-2 光谱响应、不同入射角响应及标称组件工作温度测试 (项目组长:Mauro Pravettoni)
目前正在准备CD草稿。
项目组长Mauro介绍IEC 61853-2已于2023年9月收到关于光谱响应(SR)和标称组件工作温度(NMOT)测量方法内容修订的第一版CD稿的专家评审意见,已完成部分内容修改,并正在准备开始编写关于组件入射角响应(IAM)测试方法的第二版CD稿。
作为IEC 61853系列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IEC 61853-2测试标准提供组件的SR、IAM、NMOT参数以便对组件在不同条件下的发电功率进行修正,项目组对标准内容的修订包括:
? 光谱响应(SR):仅文本编辑修改
? 入射角效应(IAM):大量技术内容修改,目前已完成30%
? 标称组件工作温度(NMOT):大量技术内容修改,目前已完成70%
已收到并接受的专家意见包括:
? 增加适配双面组件的内容和测试差异性的说明
? 建议NMOT测量增加附加的IR传感器、MPPT和风速测量指导,以获得足够的数据点、确保组件运行在最大功率点状态、确定风速常数和采样频率
? 对于明确NMOT数据处理至少需要1000个过滤后的数据点的专家意见,项目组表示接受但拒绝了其他会增加测量和处理时间的建议
? 完善STC定义,增加法向入射光的条件
? 删除术语“Open rack”,并按IEC TS 63126以组件温度描述空气流通条件
另外,Mauro介绍了修订IAM测试方法的计划,ED1文件内IAM测试方法包括:
? 室内法,使用全尺寸样品(存在组件面辐照不均匀性问题)或小尺寸光学等效组件(包含破坏性方法制备)
? 室外法,使用全尺寸组件,采用单轴或双轴跟踪支架进行测试,但需要剔除散射辐照的影响
接下来项目组计划在ED2中增加更多的IAM测试方法,例如:
? 新的室内法包括:局部遮挡法、光谱分辨法、局部光照法或其它新方法
? 新的室外法包括:户外准直法、IMEC方法
? 新增双面组件的测试建议
项目组后续工作计划如下:
? 在2023年12月前完成CD1的评估意见修改
? 在2024春季会议前完成IAM测试方法内容的草稿
? 针对量产的全尺寸组件的IAM测量循环对比验证测试,在欧洲和美国的多家实验室间的对比测试计划于2024年夏季前完成
参会专家主要对包括测试角度测量误差带来的不确定度,以及鉴衡专家对样品制备造成的IAM结果误差进行提问。Mauro表示角度测量的偏差会造成IAM曲线发生偏移,在试验中应当尽可能降低大角度入射角时的角度偏差;而IAM测试样品的不同尺寸、材料会造成光线发生不同的反射,SERIS实验室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需要解决。
鉴衡华东光伏检测中心具备大尺寸组件级光谱响应和IAM测试设备,可满足不同规格、不同技术的组件测试需求,近期正在验证最新的全尺寸组件IAM测试方法,接下来鉴衡会持续关注该标准的修订动态。
IEC TS 62804-1 ED2 晶硅光伏组件电位诱导衰减的测试方法(项目组长:Peter Hacke)
目前处于CD稿流转阶段。
项目组长Peter Hacke首先介绍了该项目的进展、背景、PERC&PERT组件发生PID-p现象的机理和测试数据(详情参见2022年春季新闻稿),然后汇报了项目最新修改的内容,主要是PID-s测试、PID-p测试和PID-p恢复测试的序列图的少许修改,具体如下:
? PID-s和PID-p测试序列图,将第一步的光照预处理改为初始稳定性试验,外观检查改为必测项;
? PID-p恢复测试序列图,将最后一步的外观检查改为必测项。
随后Peter介绍了项目组的后续工作计划,主要如下:
? 回复各个国家的意见,并在项目组内流转;
? 澄清不同类型UV光源(UVA、氙灯、金卤灯)的技术指标;
?新增一种使用细金属网贴附前板玻璃的操作方法,经过初步验证,该方法与使用AL箔的测试结果一致。
最后,与会专家针对该项目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有专家提出应重点考虑金卤灯的使用要求,尽管不同类型的金卤灯可能在光谱辐照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会导致不同的测试结果,但考虑到近些年金卤灯的市场普及度,建议对此进行更多的测试研究,也有专家提出要重点关注对PID-p恢复起到关键作用的290nm-340nm的紫外波段。
材料&零部件类标准
IEC 62788-1-1 ED1 光伏组件用材料的测试程序 第1-1部分 封装用聚合物材料 (项目组长:Dave Miller)
目前IEC 62788-1-1 ED1 FDIS稿已提交IEC
项目组长Dave Miller首先回顾了该项目的进度历程和主要内容,然后重点介绍了当前工作组关注的要点,具体如下:
? 胶膜粘结性能的长期可靠性
? 由于粘结性能下降引起的组件内材料分层的户外失效模式持续被观察到,分层可能发生在胶膜、背板、ECA的界面处,并可能引发后续衰减
? 当前用于评估粘结性能的标准包括IEC 62788-6-3、IEC 62788-1-1、IEC 62788-2系列和IEC 63209-2等
? 非接触式和接触式伸长计的使用
? 伸长计的选择不应该影响材料弹性的表征
? 使用不同的伸长计测试会得到存在显著差异的材料断裂特性结果
? 扩展UV老化测试
IEC TS 62788-7-2 ED2 光伏组件用材料的测试流程 第7-2部分 环境暴露 聚合物材料加速老化测试(项目组长:Dave Miller)
目前处于CD稿准备阶段
项目组长Dave Miller首先介绍了该项目修订背景,由于高置信度的UV老化测试非常昂贵,为了降低支出,该标准提出了使用小样或迷你组件配合高置信度光源的老化测试方法,随后介绍了主要修订内容,该次修订主要集中于附录部分,初稿预计于明年春季完成,具体如下:
? 更新附录A(资料性,环境&光伏应用条件)
? 由于相对湿度(RH)与绝对湿度(AH)的问题比较难以理解,因此项目组更新了图A.3与表A.2,表A.2给出了世界最大湿度记录、ISO 291要求的样品条件、温度对相对湿度的影响等
? 工作组对组件实测温度表(表A.4)的中实际位置的选择进行了更改,由原T75th和T90th的地点变更为T85th(IEC TS 62788-7-2的UV损伤阈值)和T98th(IEC TS 63126的温度等级),工作组将在每个重点气候下寻找可用的组件温度数据集,包括地面(支架安装)组件、屋顶安装组件和跟踪组件三个种类的温度数据,目前已获得湿热与干热地区的数据,温和地区的组件温度数据缺失
? 更新附录B(资料性,光强设定值)
?表B.1参考辐照度表中有三个地区的辐照度完全相同,工作组对该数据的真实度表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些地点的辐照度值可能受到了云层的影响,因此他们重新分析了这些位置的辐照度值,并提供了海拔2000m,AM1.0下的辐照度值,更新后的基准位置辐照度与AM1.5更加接近
? 新增测试材料/样品的实际温度与环境箱的温度差表,包括封装材料、背板、边缘密封三种材料,相关验证试验目前已经完成
? 增加附录D(资料性,金卤老化箱的使用)
? 该标准已经涵盖UV室内老化的几种高置信度光源,例如氙灯与UVA-340灯,因此该附录对标准中未提及的金卤老化箱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并不属于该标准的强制要求
? 光源光谱确认,对比光源光谱与AM1.5G,并进行光谱激活能分析
? 紫外强度、温度、RH%、测试时间等参考现有标准
? 使用户外实证结果验证加速老化测试的结果,鉴衡提供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安装条件、不同地面条件的长周期实证测试,全面验证材料老化性能
? 老化做法的整体改进
? 与IEC TS 63126 相关的变化
专家随后对接线盒的UV老化测试、不同反射率背板的老化表现与工作组进行了讨论,Tony sample则建议工作组在附录中加入对光源中波长小于280nm的部分的具体指导要求。
IEC 62788-7-3 光伏组件外表面的加速磨损测试(项目组长:Dave Miller)
目前处于CDV流转阶段。
该标准的设立旨在为光伏材料和组件提供标准化的加速磨损测试方法,国际光伏组件质量保障工作组PVQAT TG12-3(组件表面脏污&镀膜)将组件磨损定义为重要测试,该测试同时受到行业广泛重视。本次会议上项目组长Dave Miller介绍了组件外表面加速磨损测试方法和测试注意事项,主要内容如下:
? 加速磨损方法
? 人工机械磨损:使用浆料或干尘磨料,采用线性平移或旋转刷对组件实施磨损,模拟组件清洗时的磨损,主要针对前表面涂层和车载集成光伏(VIPV)进行测试
? 落砂试验:利用掉落的磨料,模拟自然磨损(典型气象条件造成的磨损),该方法主要针对前表面涂层和背板进行测试
? 强制冲砂试验:利用气流带动磨料,模拟强风暴(高风速)引起的磨损,主要针对前表面涂层、背板以及VIPV进行测试
? 测试注意事项
? 线性刷子尺寸;
? 将在标准文件中添加测试俯视图以提供指导。
Dave介绍NREL正在进行人工机械磨损方法(线刷磨损)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比对验证工作,测试实验室对指定样品位置进行磨损测试,并返还样品交由NREL进行磨损情况量化表征,目前已有9家实验室参与该工作。有专家表示NREL采取的磨损量化表征检测手段较复杂,是否可简化检测以便更多实验室复现测试结果,Dave表示暂未将简化检测作为研究目标,后续将考虑这一提议。
IEC 62852 ED2 光伏系统用直流连接器–安全要求及测试(项目组长:Guido Volberg)
目前处于CDV稿准备阶段。
项目组长Guido Volberg首先介绍了AC连接器,DC连接器以及光伏互联系统相关的标准进展情况,然后着重介绍了本项目近期及未来计划的修订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 范围内容更新
? 本标准适用于同一制造商的同一产品系列的没有分断能力的连接器
? 此标准不包含来自不同厂商的连接器匹配测试
? 绝缘部件要求
? 5.19.2和5.19.3中关于绝缘材料RTE和RTI或者TI相关的测试温度改为“最低90℃”
? 需要确定的事项
? 一些规范性参考文献已经更新,但仍须核查技术内容是否仍然相同,如IEC 60309-1:2021版和IEC 60309-1:1999版中的条款25.3和24.4,IEC 60352-3的2020版和1993版中的条款12.1,IEC 60352-4的2020版和1994版中的条款12.2.4;
? 此外现场组装连接器的详细要求已添加相应子条款,包括5.2.4 现场组装连接器的特殊要求、5.7.5 现场组装连接器的设计需求及安装工具的可用性等、6.2.5 现场组装连接器的测试样品准备等;
? 在5.19.4中有关于垫圈的要求和测试流程内容
? 添加一节关于接触电阻测试的详细内容
? 加速热循环实验在低温时是否应该停止施加电流?是否有指定的速率?
新提案&技术报告
基于差分响应度的高精度光伏组件入射角响应测试方法(汇报人:Todd Karin)
来自PVEL的Todd Karin首先介绍了光伏组件角度响应测试的相关背景,IAM是不同入射角条件下的光电流损失与期望的余弦损失之间的比值,不同实验室间IAM测试结果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但仍然存在约2%的相对偏差,在进行组件能效评级时将会引起1%-1.5%的偏差。并回顾了目前主流的全尺寸组件IAM测试方法:
? 室内测试方法(利用太阳光)
? 室内测试方法(使用太阳光模拟器)
? 局部探测法(小光斑照射)
随后,Todd Karin着重介绍基于差分响应度的高精度IAM测试方法。差分响应法主要基于由七个LED灯构成的A+光谱匹配度的脉冲光源,其中单个LED灯可调制发光,实现特定光谱。
同时,Todd Karin结合IAM测试不确定度和发电量模拟结果对IAM测量结果的灵敏度发现,20°至60°时的IAM测试结果是发电量模拟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最后,Todd Karin对IEC 61853-2提出了如下修改意见:
? 将差分响应测试方法加入标准内容中
? 建议在室内和室外进行IAM测试时考虑光谱匹配度的要求
? 建议室内测试时采取正负角度取平均值的方式,用于降低角度测试过程的误差
? 将基于简单线性方程的IAM评价指标加入标准中
汇报结束后参会专家针对测试过程及结果进行提问,Todd Karin对相关实验细节进行了进一步的阐明。专家指出相关测试机构应该关注组件级别的IAM测试问题,并建议参加全尺寸组件的Round Robin测试,但Todd Karin表明了对半破坏式样品制备过程的担忧,并建议由其最后进行测试。相关专家对报告中提到的适用于双玻组件样品制备方法的细节比较感兴趣。Todd Karin解释称样品制备过程中确实对组件进行了相应切割,以确保不对待测电池产生影响,但具体的切割方案仍然需要进一步确认,同时对于具体细节的公布还需要进行讨论。
组建制定亚稳态光伏器件测试项目组的提案(汇报人:Masahide Kawaraya)
目前处于新提案报告阶段。
汇报人Masahide Kawaraya首先介绍了新提案的背景,包括各类新型太阳电池(OPV、DSSC、PSC等)的研发进展、日本政府对钙钛矿电池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的支持以及目前钙钛矿太阳电池测试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是合理的电压扫描速率难以确定,二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获取较稳定的测量结果。
asahide Kawaraya指出,成立该项目组的目的是确定钙钛矿太阳电池或组件电性能的标准测试流程,并制定相关标准草案。该标准将介绍各个先进实验室所采用的不同测试方式,重点考虑能够测量到稳定Pmax的MPPT、动态IV和渐进IV等方法。
随后Masahide介绍了前期所做的两次循环比对情况,并希望据此起草标准草案。第一次循环比对: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6个国家的7个测试机构进行流转,测试结果显示由于测试样品的老化衰减,已经很难进行准确的性能评估。
第二次循环比对:改进样品封装结构后在2023年4月至2023年10月重新进行了一轮辐射比对测试,结果显示不同测试方法所获取的Pmax较为一致
最后,与会专家组针对该提案进行了讨论,首先部分专家对于该项目组设立的必要性存有疑虑,并详细讨论了在WG2和WG8两个不同工作组内设立该项目组的差异。其次有专家对辐射式测试结果存在一定疑问,该测试结果是否依赖于特定器件,是否有相关的流程排除掉该原因?Masahide最后强调了钙钛矿太阳电池相关测试标准制定的迫切性。
车辆集成光伏组件(VIPV)相关标准工作及PT600进展更新(项目组长:Kenji Araki)
PT600工作组主要讨论如何进行VIPV曲面组件的电性能测试、能效评级以及环境和机械测试等内容,自2023年春季会议后,主要更新内容如下:
? VIPV组件的电性能测试(需具备再现性)
? 基于第一次循环对比测试结果,工作组起草了一份组件发电性能测试方法文件,详见(详细结果可参见前春季会议链接)
? 第二轮循环对比盲测已分别在不同国家进行,目前测试尚未完成,具体进度如下表所示。工作组优先进行了室内测试,来确定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再用户外发电量数据对室内测试结果进行验证
? 工作组决定将该项目由NP提案正式转化为IEC 60904-1-3,并争取在2026年3月31日发布
? 曲面组件室内功率测试结果≠户外输出功率结果
? 一般情况下平面光伏组件的室内功率测试结果与户外输出功率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曲面光伏组件存在差异,其户外输出功率可以通过微分几何计算得出,并经过各国验证
? IEC 60904-1-3将包含一种简单的输出功率修正方法,预计该方法可以根据产品的额定功率与驾驶环境预测其输出功率
? 能效评级
? 3 Zone方法:由模型推导出组件在特定环境下的发电量,可以计算出世界各地的太阳辐射和VIPV组件的发电量,目前具体方法正在讨论中
? 能效评级公式:(VIPV能效评级)=(固定水平光伏组件发电量)x(1.遮挡系数)x(2.局部遮挡系数)x(3.形状系数)
? 环境与机械测试的选择
? TNO/ISE及NUT的专家推荐与汽车标准保持一致
? SERIS专家则认为应在IEC 61215与IEC 60721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 来自宫崎大学的专家则在开发振动测试和非破坏性的稳定性测试方法
专家针对更新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有专家认为阴影对组件的影响很大情况下取决于组件的互联设计,以及制造商针对遮挡进行的优化,而工作组计划把阴影的影响总结为几个经验值放入标准,可能并不合适。更多专家针对两块已损坏的组件进行了讨论,Kenji表示样品的损坏可能是由于放置方式不当引起的,而不是典型的机械失效;有专家提出,样品是否可能是因为飞机的降落振动导致了损坏,考虑到样品为双玻无框组件,并且汽车很少会遇到跳起降落等环境,这类失效与实际并不符;但是由于VIPV应用较为特殊,相应的机械振动测试必须完善,以保障VIPV组件的可靠性。Tony Sample提出文章中的energy rating术语使用并不规范,能效评级并不适合在该应用环境下使用,称为发电量预测更适合,Kenji同意考虑使用一个新术语来替代能效评级。
鉴衡作为项目组成员单位参加了两次VIPV组件的国际间比对测试,积极参与新应用场景国际标准的研发,助力行业全面发展。
IEC TS 60904-1-3曲面光伏组件的电流-电压特性测量(项目组长:Kenji Araki)
目前处于新提案报告阶段。
针对该提案,PT600工作组的主要讨论内容如下:
? 室内测试→功率计算→发电量预测;
? 首先在室内测试得到STC下的组件电性能,再通过太阳位置及DNI/GHI对每片电池进行曲面修正,得到曲面组件的户外输出功率的计算值,最后进行户外输出功率实测验证
? 晴朗天气下的户外验证结果平面组件的输出功率明显比曲面组件高,而在阴天或雨天环境下,平面组件与曲面组件的差距则不明显
?针对曲面电池的修正,目前工作组考虑使用三坐标(CMM)法计算每个电池的法向量
IEC TS 63209-3 光伏组件拓展应力测试 第3部分 综合加速老化标准(汇报人:Hongxiang Tian)
目前处于新提案报告阶段。
汇报人田鸿翔博士首先回顾了该提案的背景、测试序列、测试意义、验证试验结果等,具体请翻阅鉴衡2022春季会议报告,本次汇报主要针对2023年春季会议时专家提出的几个技术问题做出了回应,重点内容如下:
?金卤灯标准化——不同金卤灯的光谱及破坏因子的比较
?工作组比较了不同老化箱中的金卤光源,包括不同厂家的紫外光源、同一厂家的多个紫外光源以及与AM1.5的对比
?根据TG5工作组针对破坏因子的定义,工作组发现大部分光源的破坏因子相近,处在1%-2%的范围内,因此他们认为金卤灯的UV光谱的标准化可以通过控制光源的破坏因子实现
?从下表可以得出,UVB&UVC的比例越高,破坏因子越大,而IEC 61215中允许的UVB比例为3%-10%。这也意味着当UVB的比例大于一定值(5%或8%)时,金卤光源就不再适用了
?表中显示波长小于280nm的紫外光占比较小,主要原因是工作组使用的光谱仪的有效探测范围为300-1700nm,UVC波段不在该光谱仪的有效探测范围内,后续工作组将使用更合适的光谱仪进行光谱数据采集
?金卤灯标准化——温度对金卤灯的影响较小
?左表为不同温度下金卤灯的破坏因子变化情况,右图为不同温度下光源的辐照度差异,均可以证明温度对金卤灯无显著影响
?金卤灯标准化——光源使用寿命影响
?工作组比较了两个不同使用寿命的金卤灯(使用时间分别为1900h,2600h,3100h),随着光源寿命的增加,光源的UV总光强存在明显下降,而破坏因子则只有轻微下降,因此破坏因子更适合作为金卤灯的评判标准
?第一轮循环对比测试
两个实验室均在测试进行到DH200/UV40+TC20/UV16时,已知有问题的3A背板复现出了背板开裂的失效模式,而其他背板则都通过了此次老化测试。同时,作为参考背板的对UV敏感度较高的聚乙烯也复现了开裂失效。
?后续安排
?更精准的光源性能对比
?组织第二轮循环对比测试,更多实验室参加
专家针对标准该以哪一种形式加入IEC标准体系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考虑到该方法是在IEC TS 63209-1背板序列基础上的快速测试,有专家建议可以直接作为背板耐久性序列的替代测试,而不是作为IEC TS 63209-3单独立项;也有专家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综合老化的仪器可能会更加昂贵,并不适合作为强制认证或者替代IEC 63209-1的序列;还有专家建议该标准独立申请一个标准号,作为新方法推广,但是工作组需要更换相应的标准名,以免和其他综合老化测试混淆。会议还针对UVC比例可能对测试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一种针对UV敏感电池组件的UVID精确测试方法(汇报人:Alan Xu)
来自阿特斯的许涛博士介绍了近年来高效电池组件UVID的背景及相关文献调研,并分析汇总了现行标准中有关LID和UVID测试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阿特斯所进行的室内和户外UVID测试结果提出应当对UVID测试方法进行优化,精确的UVID测试方法将有助于促进N型电池组件技术的发展,报告详细内容如下:
?UVID背景
?RETC的报告和SLAC&NERL的研究均指出部分N型电池与组件易受UV的影响,但是文献中不同测试的测试参数差别较大,例如电池预处理、老化光源、UV剂量、样品温度、试样类型,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封装胶膜(UV截止 VS UV高透)会对相同电池的UV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现有数据不代表目前所有N型组件都存在较大的UVID,借助精确的UVID测试方法,筛选出耐UV的电池技术与电池结构,助力N型组件的大规模量产
?组件户外光衰测试数据分析
?阿特斯对技术改进后的N型TOPCon组件进行了短期和长期户外曝晒测试,结果显示TOPCon组件无明显衰减
?阿特斯针对UV高透与UV截止EVA也进行了测试,试验表明,使用UV截止EVA的组件在LID 300kWh/㎡后无明显的功率衰减,使用UV高透EVA的组件衰减最高达到2%。该结果也同时证明了造成TOPCon组件户外光衰的主要因素是紫外线
?同时发现使用UV高透胶膜的组件功率衰减主要是由Voc主导的,且试验后组件EL存在明显的明暗片问题
?对现行UVID测试方法分析
?现行的LID和UVID相关的测试方法,其适用的范围,测试的剂量与推荐使用的光源均不相同
?室内与户外光衰的结果显示,进行户外光衰的组件功率衰减较明显,而进行室内光衰的组件几乎无衰减。原因之一是大多数厂商选择的是MH光源,而MH光源在300-350nm处的光强明显小于AM 1.5
?DOE试验,包含组件开路VS短路、UV高透EVA与UV截止EVA、UV敏感与常规PERC电池、4种不同光源(MH灯、荧光UVA340灯、氙灯及户外)等不同条件
?在筛选UV敏感电池的速度方面,荧光UVA340>氙灯>金卤灯
?阿特斯希望针对UVID测试进行如下环节的标准化
?光源的选择及光源的UV范围适配度
?样品的制备,区分UV高透胶膜和UV截止胶膜
?样品的温度与紫外剂量的设定
?后续计划
?工作组已完成了不同光源和不同测试条件下的UVID测试比对,目前工作组推荐使用氙灯作为参考光源,MH灯与荧光UVA-340灯作为可选光源
?验证不同样品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是否存在LeTID的影响)
?循环对比测试的筹备
?工作组计划将在下一次WG2会议上提交NP稿件
与会专家对该提案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首先是关于N型组件的验证实验,工作组表示N型样品已经制备完毕,预计下次WG2会议上会分享结果;其次是光源的选择,可见光对测试影响不大,荧光UVA-340老化的效果更好且价格更低,工作组表示选择氙灯作为参考光源的原因是其与AM1.5的光谱匹配度较高,同时表示如果有特殊需求MH与荧光UVA-340光源也可以使用,只是在不同光源的结果出现差异时,采用氙灯光源的结果作为参考;然后是测试所用的UV剂量,工作组推荐30或60kWh/㎡,他们认为大于120kWh/㎡的紫外剂量可能会导致其他聚合物的老化,将混淆样品功率老化的主导因素,但该观点并未被与会专家接受,仍存在一定争议;同时,专家就测试时样品应该处于开路或是短路、是否需要进行背UV辐照、可能受UVID影响的电池技术与结构进行了讨论,工作组强调了此提案旨在模拟电池/组件短期户外运行情况,用于判别组件中的电池对UV的敏感度,而不是用于判断组件整体的UV表现。
IEC TS 63209-1光伏组件加强应力试验(汇报人:Christos Monokroussos)
IEC TS 63209-1 ED1于2021年4月正式发布,现由Giorgio Bardizza与 Christos Monokroussos两人发起标准修订提议,并建议由Gorge Bardizza担任项目组长。Christos首先简单介绍了一下IEC TS 63209-1的内容,随后提议在标准中增加LeTID与UVID的相应序列,具体内容如下:
?LeTID测试背景
?目前PERC技术占据市场主流,2019年该技术市占率>50%。但某些PERC电池技术被发现易受LeTID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至多10%的效率衰减
?IEC TS 63342 晶硅光伏组件高温辅助光致衰减测试已发布,因此新增的序列将在此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UVID测试背景
?一方面,由于UV高透膜的广泛使用, UV易穿过组件封装材料,破坏电池SiNx层,导致了电池表面复合增加,引起功率衰减
?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Al-BSF电池,新型电池结构更易受UVID的影响,导致功率大幅下降
?UVID中组件前、后表面的测试并不需要在同一块组件上进行,允许使用同一型号的两块组件上分别进行
?UVID序列中的最终稳定主要针对的是晶硅组件,而针对HJT技术,Christos建议进行小剂量的光浸润(2kWh/㎡)
最后,与会专家指出部分电池技术的亚稳态可能会对测试结果存在很大的影响,由此就UVID序列中最终稳定是开路还是短路的问题向Christos提出疑问,Christos建议组件处于MPPT模式下进行最终稳定试验。有专家对LeTID与UVID两个测试是否应该并入IEC TS 63209-1表达了质疑,也有专家建议将LeTID加入IEC 61215中,但Christos表示61215中5%的功率衰减限制并不太适合LeTID,也会增加61215认证的成本。Tony sample表示一个新方法在IEC的一般流程为先独自作为IEC TS标准,在使用一段时间未出现问题后可加入其他标准或成为IS标准,因此他建议可将已经颁布了IEC TS标准的LeTID序列加入63209-1新版中,但UVID应作为新标准立项。Colleen则推荐将LeTID加入IEC 61215,并调整通过的功率衰减上限值。专家各抒己见,最终未达成共识。专家随后还对冰雹序列是否需要加入IEC TS 63209-1、UVID测试后的表征是否可以加入SR以及是否可以将LID、LeTID以及UVID三个因素同时引入,来模拟组件户外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讨论。
直流系统电压3000V的光伏组件安全鉴定(汇报人:Guido Volberg & Peter Seidel)
目前处于新提案报告阶段。
超1500V直流系统电压的光伏标准提议最早在3年前的IEC会议上提出,目前IEC TC 99已发布IEC 61936-2标准,对适用超过1.5kV DC的电力装置的设计和安装进行要求,因此来自First Solar的专家Peter Sidel和Staubli专家Guido向德国标委会提出《直流系统电压3000V的光伏组件安全鉴定》新标准项目提案(NP),并正在准备提交光伏连接器和接线盒标准NP的工作。新标准整体框架参考IEC 61730,计划对涉及绝缘要求的参数,例如爬电距离、电气间隙、薄膜DTI、脉冲电压数值进行修改。会议具体内容如下:
?负责人提议采取跨组合作的方式,并联系TC 99工作组计划了两种工作方向
?与TC99联合开发支持3KV光伏系统电压的标准,但需要支持TC 99开发1.5KV至100KV的电气装置安全要求
?将光伏相关设备剔除IEC 61936标准的适用范围,与其他的TC项目组合作开发标准
?以IEC TS 62993和其他技术规范为参考,对新标准关联提高光伏系统运行电压的绝缘协调的内容进行修改
?以IEC 61730 ED3为基本框架编制新标准
?试验数值基本来源于IEC 62993、60664标准要求的线性插值计算,供组件制造商和零部件厂商参考
?新标准几乎不对IEC 61730进行改变,仅扩展试验参数,例如电气间隙的数值计算
该提案引起参会专家的激烈讨论,中国专家张光春、方艳发言表示,3KV标准涉及大量组件设计和材料性能的要求变更,建议项目负责人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技术关键点和可行性,并向工作组专家进行说明和解释。其他问题还包括对3KV这一电压提出疑问,例如为何不定为2KV或5KV,以及是否会将3KV应用于屋顶分布式系统。有专家提出基于晶硅和薄膜组件的不同运行电压特性,提高系统电压可能对薄膜组件具有更大的意义,但对于晶硅组件可能有待商榷。
Peter表示目前已有资料表明提高系统电压能够提高光伏系统的经济性,将系统电压定义为3KV主要考虑与现有标准达成一致,同时考虑到安全风险,3KV系统仅会被应用于地面光伏系统并考虑在安全要求上进行指导。同时项目负责人也对各位专家提出的顾虑表示理解,因为系统电压的大幅提高会改变大量成熟的组件设计甚至需要更新测试仪器的测量范围,3KV光伏系统的推广将涉及组件、连接器、逆变器等一系列相关标准更新,并且考虑需要TC 82和其他工作组进行协调合作,项目将面临较多困难。
《直流系统电压3000V的光伏组件安全鉴定》NP投票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08日,中国电子标准院计划于投票前举行国内专家研讨会,对该提案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
屋顶应用的BIPV设计载荷要求(汇报人:Paul Xiao)
来自晶科能源的Paul Xiao在本次会议上就屋顶光伏一体化的组件的设计载荷问题提出了修改IEC 61215相关内容的提案,主要内容如下:
?按照建筑类国标GB 51022的规定,一个金属双坡屋顶系统的设计风载在不同位置是不同的,在边缘特别是四角区域会更高。如下图所示,对比GB 51055与IEC 61215对于设计载荷的要求,IEC 61215中的1600Pa载荷设计值在内部及边缘地区过高,而在四角区过低;
?针对国际上的其他屋顶光伏及屋顶载荷标准,例如美国FM 1-15,ASCE 7-17与SEAOC PV2,它们对屋顶不同区域的设计风载要求也是不相同的,UL 61730系列标准对BIPV及贴地安装的组件会降低其要求载荷的,IEC 61215中针对薄膜组件的载荷要求也降低至800Pa;
?因此,晶科建议平行于金属屋顶安装且安装距离比较小(小于250mm),倾角小于7°的BIPV组件的设计载荷要求值降低,或者将对BIPV的载荷要求移除,并用抗风揭测试替代。(BIPV组件的反向静载和风揭测试结果不一致,失效模式也不同,风揭测试更多考验的是彩钢瓦和组件作为一个整体的载荷性能,更贴近实际。)
漂浮式系统用光伏组件的质量鉴定(汇报人:Mauro Pravettoni)
来自SERIS的专家Mauro Pravettoni首先介绍了漂浮式光伏的发展前景,给出了近年漂浮式光伏全球需求增长曲线,随后对漂浮式系统的分类、组件潜在的失效风险及相关可靠性测试序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漂浮式系统的分类
?根据是否直接与水面接触分为两大类,其中不直接与水面接触的类型中又分为架高的桩基式和有物理介质隔离的形式,直接与水面接触的类型中分为刚性连接的浮体式和非刚性连接的浮体式
?水上环境条件和应力测试
?环境条件借鉴IEC 60721-3-6:船舶环境,应力测试借鉴IEC 60068系列中的振动测试、水浸入测试、冲击测试和盐雾测试
根据上述两个标准,总结漂浮式系统用光伏组件潜在的失效风险及对应的测试如下图所示,并以机械性能测试为例,展示了SERIS内部进行常规动载测试、扭曲测试和振动测试的结果。
最后,与会专家对该提案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探讨,有专家提出水上光伏是一个很复杂的应用,比如近海和远海可能存在巨大的环境差异,很难将所有内容统一,Mauro建议先解决标准有无的问题;有专家针对上述附加测试序列图中测试项的实际测试效果进行提问,Mauro指出其已经在韩国进行了相关测试,也有扭曲测试的数据,整体效果比较明显;同时专家建议增加连接器受到机械弯曲和振动影响的评估,并设计专门的测试项。
极端天气后检测/更换潜在破损的光伏组件的指南(汇报人:Christof Bucher)
该技术报告于2022年春季会议进行了第一次汇报,本次汇报分为两份文件,一为破损组件的表征,二为检测潜在破损光伏组件的指南,具体内容如下:
?破损组件的表征
?建议使用IV及EL等方式进行表征
?该文件作为国际标准的提案,归属的工作组为IEC TC82 WG2
?目前已有大学/私人企业使用该方法进行破损组件的表征
?检测潜在破损光伏组件的指南
?该文件作为技术报告的提案,归属的工作组为IEC TC82 WG3
?讨论重点及后续工作
?技术报告范围:仅包括机械应力(如冰雹&飓风),还是同时加入其他的问题,即将范围扩宽到“异常情况”下的通用指导意见
?同时将在WG2开展相关的项目,例如对EL图的分析评级
?与IEC TR 63525 光伏组件再利用及循环经济工作组进行深入交流,部分损坏组件可以考虑进行修复后二次使用
可互换光伏连接器标准(汇报人:Michael Kempe)
来自NREL的Michael Kempe首先指出线缆断裂、组件更换和连接器损坏均会涉及到连接器更换问题,同时将组件和电子设备连接也需要用到连接器,使用错误的连接器类型会增加不必要的连接和故障点。
Michael Kempe建议可互换连接器需要按照最高标准进行设计,以确保它在比当前状态更恶劣的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该连接器具备更严格的公差,使用更昂贵的材料(接触表面应镀金,指定引脚或插座为单个金属件的结构,公母接头上都有o形环并形成双重密封结构,使用更严格的IP防水防尘等级并在加速应力测试后进行泄漏电流测试,指定连接器外壳的聚合物材料类别等)。该设计将会尽量减少并有望消除兼容性问题,增加实际使用过程中安全系数。厂商仍然可以按照IEC 62852标准来制造成本较低的连接器,连接器的结构应符合IEC 61076的规定,生产可互换连接器的工厂必须有经过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
报告最后专家表示该技术报告中的内容不应与现行的IEC标准冲突,例如IEC 61730、IEC 62852,不管是额定电压的设定、应用环境的限制等;报告中并不推荐MC4连接器使用圆筒金属部件,有专家表示项目组应出示更多的证据证实该结论,否则难以说服这部分连接器厂商,与会专家对该建议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项目组与部分专家各执己见,无法达成共识。中国专家对该国际通用连接器的意义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不应该是一个标准,而更像制造商的一个产品,并且该报告还允许此连接器进行最少量的鉴定认证测试,存在强烈的偏向性。与会专家还针对该连接器的防水等级IP 68提出了质疑,包括可浸入水的深度、可在水中浸没的时间长短、可打开的次数。该工作组旨在集合全球的专家,与其他工作组的专家合作,设计一款全球通用的安全性能最优的直流端连接器,规范电站中的一些安全问题。
处于反向偏置的旁路二极管在长期高温工作条件下的耐久性(汇报人:Narendra Shiradkar)
来自印度理工学院的Narendra Shiradkar博士详细介绍了旁路二极管处于反向偏压条件下的高温工作失效特性(High Temperature Reverse Bias, HTRB)。目前二极管的高温反向偏置测试分两种类型:IEC 61215和IEC TS 63126中的旁路二极管热性能测试,IEC 62979针对的是二极管在正向偏压到反向偏压转换过程中的敏感性。实际上二极管是有可能存在持续的高温正向偏压状态和高温反向偏压状态,但这些测试并没有真正解决二极管的长期耐久性问题。
Narendra Shiradkar展示了其团队成员进行的二极管长期高温耐久性实验的结果,结果显示没有一个二极管在120℃时失效,在130℃时有部分二极管失效,而在140℃时有90%至全部二极管失效。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失效都在5个小时以内发生的,失效机制可能在结温超过一定温度时才被激活。
在后续研究中,Narendra Shiradkar教授发现高温条件下反向漏电流缓慢而稳定地增加,导致失效时间约为10至20分钟,高温下的这些缺陷可能会导致漏电流永久增加,从而再次导致结温升高,并推测在较高温度下连续施加反向偏压会永久性地增加二极管的反向漏电流。
Narendra Shiradkar教授在报告中对现有标准提出了如下疑虑和建议:
?IEC 62979测试所做的是应用正向偏置然后立即应用反向偏置,如果二极管不会发生热失控,则意味着通过测试。但问题是否能再次通过测试?
?如果接线盒附近碰巧有一个热点,电池在高于环境温度10℃至20℃条件下工作,二极管在较高的温度和反向偏压下需要再次长时间工作,此类情况在标准修改的时候也应该被考虑。同时在封闭的屋顶安装组件在生命周期内会有几万小时处于100℃状态,是否可以将这些结果外推到更高的温度进行加速老化?
?HTRB在各个温度下测试5小时,假定令50%的二极管失效的温度可以被指定为二极管的某种临界温度,那么该温度将是接线盒设计人员实际挑选特定二极管的有用参数。
最后Narendra Shiradkar总结虽然二极管可以通过IEC 62979测试,但仍然存在失效风险,并且多个正向偏压到反向偏压的循环会累积一些对应于HTRB的缺陷,并可能导致最终失效。关于HTRB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并且有必要开发一种相对较短但有效的加速测试来评估二极管对以上描述机制的敏感性。
报告结束后专家提出是否可以在当前IEC 62979中添加附加信息来解决问题,Narendra Shiradkar认为该测试与标准内的流程是不同的,所以它应该形成一份新的文件。有专家问到是否有监测过发生失效时的瞬时反向电流,报告中提到的反向电流过大是正常情况下的还是失效时的?Narendra Shiradkar回答到该实验设备暂时还不具备实时监测反向电流的能力,但是可以根据反向漏电流与温度的关系进行预估。
组件防污涂层户外失效原因分析(汇报人:Narendra Shiradkar)
汇报人Narendra Shiradkar教授指出在孟买地区每天由于组件表面污染导致的损失约为0.4%,防污涂层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得到广泛运用。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涂层的标准,报告中展示了一些疏水商业涂层的测试结果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具体如下:
?户外曝晒。经过3个月的户外曝晒,所有涂层都变得亲水而失去抗污性能,涂层在发挥作用但不会持久,主要原因是涂层内碳氟键在野外曝晒后消失。
?紫外线和水浸结合比单独水浸造成的涂层衰减更快;
?雨滴机械冲击测试同样会引起涂层的显著衰减。
IEC TR 63525 光伏组件再利用及循环经济(项目组长:Serge Noels)
目前处于DTR阶段
首先,Serge Noels简单介绍了特别工作组的定期工作会议情况,随后他针对工作会议中涉及的内容与讨论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如下:
? 适用场景&流程
? 再利用(二次使用,定义为与组件第一次型式测试时用途相同的再次利用)组件的操作流程,必须需要人员到现场先进行测试,再进行后续对组件的处理以及最终测试
? 工作组最初认为在维护良好的电站中未修复过的好组件才可以再利用,但随后通过实际调研,工作组接受了规定条件下的有限维修的组件也可以再利用
? 工作组将会设定一份详细目录,阐述适用于多种场景和应用的组件再利用细则
? 目检规范
? 目检要求基于IEA PVPS 报告、IEC PAS 62257:2017与IEC 62446-2:2020
? 目检内容:标签、前表面玻璃、晶硅电池片、边框、背板、线缆、连接器及接线盒
? 可能需要进行目检的场景:电站巡检、组件退役期间、组件运输后、退役组件最终测试前
? 退役光伏组件再利用的户外测试准则
? 该测试准则基于一个意大利的户外案例,目前尚未完成,还需要更详细的讨论修改
? 后续工作组将考虑改进组件的绝缘测试和降低测试电压
? 新组件与再利用组件之间的法律责任、质保、认证
? 相应的测试与服务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辅以地区规范、法则,对标准实施、目检过程、报告书写、责任认定进行监管,以及提供合适的标签
? 2023年10月,该技术报告注册了IEC OSD(在线标准编制)平台,数周后该技术草案将在OSD上对各位专家开放编辑。
部分与会专家针对案例中得到CE认证的系统提出了质疑,希望工作组对该案例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有专家对再利用组件的需求表达了质疑,在光伏组件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再利用的组件是否真的有市场,工作组表示他们的再利用系统很多是用于捐赠的,且在很多特殊情况下,再利用是最好的选择。Colleen则希望工作组在报告中新增对制造商指导手册的要求,例如如何从系统中拆除组件、如何打包运输组件以及组件允许那些类型的修复等内容。
室内安装的光伏组件的设计和安全鉴定(汇报人:Hisashi Ishii)
目前处于新提案阶段。
首先Hisashi Ishii介绍了该提案的目的,并指出室内安装的光伏组件应特别关注安全要求。室内光伏组件标准提案借鉴了当前常规组件的标准体系,包括IEC 61215、IEC 61730、IEC 63092以及IEC 63163等标准。室内光伏安装的标准应低于户外光伏,但应高于消费品级光伏产品的标准。
草案包含不同等级的安装类型及定义、室内组件安装形式、安全和性能测试序列、可降低要求的测试项等,
?依据光伏安装在建筑围护结构中有无围护结构及是否可接触,分为六大类;
?室内组件安装的四种方式:夹层固定模式、悬挂半固定模式、可变动模式(分百叶窗式和卷帘式)和薄膜粘贴模式;
?以下是室内组件优化后的测试流程,其中种类1、2可以用高压等级Ⅲ序列测试,种类3、4可以用低压等级Ⅱ序列测试。
?可降低要求或省略的测试项包括:
? 静态机械载荷MST 34考虑省略
? 材料蠕变试验MST 37替代DH测试,且蠕变测试温度从105℃降低为85℃
? 热循环试验MST 51温度不变,减少循环次数
? 湿冻试验MST 52温度不变,减少循环次数
? 湿热试验MST 53温湿度不变,缩短试验时长
融雪光伏组件在电气安全方面的结构和测试要求(汇报人:Akio Sato)
目前处于提案阶段。
汇报人Akio首先就春季会议上参会专家对主动融雪光伏组件的问题进行回答。目前主动加热融雪组件较多应用于日本多雪地区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中,主动融雪光伏组件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在下雪期间运行,运行时使组件维持不会积雪的温度;
?采用外置或集成式安装方法,能够满足组件除雪功能性和可靠性,不影响组件发电能力。
该项目计划主要以IEC 61730-1、-2和IEC 60335-1、-2-83标准内容作为组件和主动加热模块的安全鉴定要求,并配合新标准内的测试序列对集成式和紧贴安装的融雪组件进行安全鉴定,以验证组件结合加热模块的电气安全和长期可靠性。
Akio介绍,该项目将于2023年11月6日向IEC提交NP。已有来自美国的专家表示对融雪组件在阿拉斯加等类似降雪地区的表现产生浓厚兴趣,并计划与项目组合作进行标准研发和推广。
结语
作为国内权威的光伏检测认证第三方机构,鉴衡在标准建设及技术探索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并致力于和同仁共同搭建中国光伏产业与国际标准的沟通桥梁,推动IEC标准及中国标准相关工作,为促进光伏产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鉴衡也在积极努力打造中国的光伏质量评价体系,并于今年正式推出“CGC光伏领跑者+评测体系”,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民族企业,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