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同比增长135%,2025上半年江苏、浙江、广东排前三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25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情况,数据见下图。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总量达到了211.61GW。从细分领域来看:
集中式新增98.8GW,同比增长99%,像新疆,以19GW的新增规模断层第一,成为集中式领域的“带头大哥”。
分布式新增112.81GW,同比增长113%,江苏、广东、浙江位列前三,成为分布式领域的“三巨头”。
户用新增25.63GW,同比增长62%,江苏、广东、安徽在户用领域排名前三。
今天重点看下工商业数据,新增87.18GW,同比增长135%,江苏、浙江、广东在工商业领域强势占据前三甲。除了江苏、浙江、广东这三个省份外,山东、湖北、安徽等省份的新增规模也相当可观。
苏浙粤领跑原因
★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强省和制造业大省,工业基础雄厚,拥有众多优质的工商业屋顶资源,用电需求巨大。2024年江苏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8000亿千瓦时大关,达84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强劲的用电需求为工商业储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政策方面,江苏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大。2024年8月12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质量做好全省分布式光伏接网消纳的通知》。2025年4月11日,江苏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从上网模式、备案管理、接网消纳、整村开发、安全管理五大维度出台多项创新举措,为江苏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乃至全国分布式光伏发展树立了风向标。
此外,江苏的分布式光伏发展成熟,配套设施完善。区域布局制造与应用并重、苏南与苏北协同发展,形成了以常州为引领,盐城、淮安、宿迁、扬州四市紧随其后的产业集聚效应。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成熟的市场环境,使得江苏在工商业储能领域能够快速发展,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 浙江经济发达,企业众多,企业对降低用电成本的意愿非常强烈。随着能源价格的波动,企业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来降低用电成本,工商业储能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企业的这一需求。通过在电价低谷时充电,在电价高峰时放电,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浙江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储能企业集聚。以宁海为例,早在2009年就提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赛道,目前已形成了上游光伏装备研发生产,中游电池片、光伏玻璃、储能系统集成,下游“电站建设+储能+运维服务”等储能应用市场的“全链式”光储产业链。众多储能企业的集聚,使得浙江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不断推出更高效、更可靠的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市场需求。
浙江的营商环境优越,政府对光伏项目的支持力度大,项目落地快。政府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为光伏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浙江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的协同发展,鼓励企业参与虚拟电厂等新型商业模式的探索,为工商业储能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工业发达,用电量居全国前列。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工商业领域,形成了庞大的电力消费市场。同时,广东的峰谷电价差较大,为工商业储能提供了良好的套利空间。
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来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例如,《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从拓展多元化应用、强化政策支持、健全运营调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25条具体措施,旨在提升能源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广东工商业储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广东还具有资金与技术优势明显的特点,这为工商业储能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广东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企业和丰富的金融资源,能够为储能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广东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较大,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在储能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能够为工商业储能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工商业储能增长带来的产业优势
(一)对能源结构的优化
随着储能装机的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企业通过安装储能设备,能够更好地利用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还能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重要力量。
(二)对企业的效益提升
对于企业来说,工商业储能简直就是“省钱利器”和“效率神器”。通过峰谷电价套利,企业可以在电价低谷时储存电能,在电价高峰时使用,从而降低用电成本。而且,储能系统还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在一些生产过程中,储能系统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及时提供电力,避免因电力不足或不稳定导致的生产中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储能系统还能减少企业对电网的依赖,提高企业的能源安全性。
(三)对行业发展的推动
工商业储能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储能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还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储能技术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使用寿命、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同时,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从电池制造、设备安装到运营维护,各个环节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而且,工商业储能的发展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进入该领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