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些都是国家标准委为地方标准化改革创新的先驱授予的名誉称号。
那些名称分别属于哪些省市?各地方标准化改革创新举措有哪些不同?今日,标局盘点地方标准化工作先驱。
5个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
浙 江
2017年1月,浙江作为全国首个标准化综改试点,发布了《浙江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 目标
——在标准化管理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工作格局不断深化,部门标准化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标准制定管理和实施监督机制日益完善,统一协调、运行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逐步形成。
——在标准化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省市县标准化工作协同推进,权责明确的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对本区域内标准实施监督的责任进一步强化,层级清晰、协调配合的地方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亟需的标准基本覆盖。
——在浙江标准水平上取得新的突破。全面建成新型“浙江标准”体系,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制定一批高于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与企业标准、严于和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整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标准供给能力上取得新的突破。标准化服务业快速发展,标准供给成为制度供给的重要支撑,“标准化+”与“互联网+” “机器人+”联动推进,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形成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全省转型升级发展的叠加效应。
山 西
2018年6月,山西省发布《山西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 目标
在标准推进机制、新型标准体系建设、标准水平提升、标准化推广应用上4个方面取得标志性突破。
到2020年,力争完成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实现零的突破;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00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150项;制修订地方标准500项;制定团体标准100项;建立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标准体系10个;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50个;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100个;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20个;评选省级标准创新贡献奖60个;创建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0个;建立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0个;发布企业标准排行榜30个;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到80%以上。
江 苏
2018年6月,江苏省发布《江苏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 目标
到2020年,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江苏标准化工作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提供更多“江苏经验”。
——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更加优化。
——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
——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
——标准化效应充分显现。
——标准化基础不断夯实。
山 东
2018年6月,山东省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 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建立起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标准化综合协调推进机制;健全完善有利于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制度政策;初步形成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国际标准为引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新型山东标准体系;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标准化创新基地、创新平台、推广应用平台和示范项目;培育一批体现山东优势和特色的先进标准,研制更多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创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广 东
2018年6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方案》。
| 目标
到2020年,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需求,具有广东特色、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先进标准体系,标准化改革创新取得突出成效,标准化战略全面深入实施,标准的引领性、先进性、适用性明显增强,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建成先进标准体系示范区。
——建成标准引领创新发展先行区。
——建成国际标准化活动集聚区。
——建成标准化治理体制现代化引领区。
5个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
武 汉
2018年10月,武汉市发布《武汉市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工作方案》。
| 目标
到2020年,全市新型武汉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标准应用率达到90%以上。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培育一批新型标准化服务机构。国家和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增加20%。技术标准创新联盟增加100%。培育高端及骨干标准化人才1000名。开放性标准化服务市场基本建立。
沈 阳
2018年7月,沈阳市发布《沈阳市建设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实施方案》。
| 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完成我市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任务,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完善配套、科学公正的政策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结构合理、水平先进的沈阳新型标准体系更加优化完善。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沈阳标准的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创新水平显著提升。
许 昌
2018年7月,许昌市发布《许昌市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方案》。
| 目标
——标准化管理体制实现新突破。
——标准创新机制实现新突破。
——标准化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
到2020年,力争建成国家标准化创新基地1个;争取国家、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累计达5个以上;创建国家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10个,累计达30个以上;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30个,累计达100个以上;参与起草国际标准10项,累计达4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50项,累计达300项;地方标准10项,累计达50项以上;制定团体标准5项;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95%以上;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个,累计达25个以上。
如 皋
2018年8月,如皋市发布《如皋市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 目标
近期目标
——到2020年,各项标准化工作任务有序推进,标准化工作推进体系和政策导向机制基本建立,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成功创建,“标准化+”效应初步显现,标准化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升,有力助推如皋高质量发展。
愿景目标
——到2025年,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与“工贸发达、生态宜居的全国文明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标准化+”效应进一步彰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领域实现更高程度的全面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皋质、皋效、皋寿”城市品牌初步形成。
阳 朔
2017年4月,阳朔县获批建立国家标准化基层改革创新先行区。
| 目标
力争到2019年底实现全县标准化管理体制统一协调,标准制定实施机制运行高效。阳朔将多方面推进创建工作,加快建立涉及城市管理、新兴特色旅游、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大力实施标准化种植示范区水果增产工程、乡村旅游农户增收工程、旅游业就业增加工程等,建设一批标准化管理农业景点景区、规模标准化观光采摘园、标准化精品高端民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标准化培训。
6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杭 州
2018年3月,杭州市发布《杭州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示范创建工作方案(2018-2020年)》。
| 目标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体系,标准化牵引城市国际化的作用越发突显,标准化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活力明显增强,标准化国际合作交流量质并举,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标准化改革创新取得突出成效,让更多的杭州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为杭州建成“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发挥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至2020年目标:
——城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城市开放水平大幅提升。
——城市产业格局显著优化。
包 头
2017年2月,包头市正式启动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工作。
| 目标
充分发挥包头的区位优势,制定和实施符合包头发展需要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方案,确定路线图、时间表,打造包头标准国际化的工作品牌,还要突出优势,立足“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的产业优势,积极构建钢铁、稀土、装备制造、旅游等优势产业的标准体系,积极参与或者主导相关领域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更加有效地发挥标准通行证的作用,带动包头的产品、企业和产业走出去。
深 圳
2016年9月,深圳市发布《深圳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方案(2016—2018年)》。
| 目标
到2018年12月底,深圳标准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国际标准机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深圳标准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形成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深圳标准的引领作用充分显现,“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发展局面初步形成;有深圳特色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城市管理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居于世界前列;深圳标准的改革创新取得突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
珠 海
2018年5月,珠海市发布《珠海市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
| 目标
建立标准化治理体制改革的示范区、先进标准引领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国际标准引领开放合作的实验区。
泰 州
2018年9月,泰州市举办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启动仪式。
| 目标
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标准化+”行动,在创新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和推动标准国际化方面取得实效,形成经验,提升泰州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品质。
广州
2020年3月,广州市获批启动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
| 工作定位
开展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示范创建工作,既是广州市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标准国际合作,进一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标国际,主动融入;依托学研,市场主导;加快创新,促进发展”,这是广州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基本原则,将标准“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广州创建工作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