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湖州市地方标准《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发布时间:2023-10-20 | 信息来源: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根据《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市地方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湖市监标准〔2023〕142号)文件要求,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研究起草了《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规程》。按照《浙江省标准化条例》的相关要求,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认真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于2023年11月20日前,将《征求意见汇总表》加盖公章(签名)后,反馈至联系人,个人反映的请署真实姓名。 联系人:郭培权 联系电话:13587256380。 2023年10月20日 《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规程》 湖州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1 项目背景 薄皮甜瓜,又称东方甜瓜、香瓜、梨瓜,为葫芦科甜瓜的一个亚种,具有香甜酥脆和特有的品质风味,富含营养及特独的药用价值(具有抗肿瘤及抗艾滋病病毒的活性物质MAP30),一直是城乡人民普遍喜食喜种的水果。湖州市位于长江中下游甜瓜生产区,栽培薄皮甜瓜历史悠久,本地种质资源丰富,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在太湖沿岸乡镇广泛种植的“太湖香瓜”、“白糖瓜”等本地品种,目前在湖州市三县两区均有种植薄皮甜瓜,2022年种植面积在3000~4000亩,薄皮甜瓜较厚皮甜瓜具有果型小,成熟早,易种植等优点,目前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我市薄皮甜瓜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农业主体开始种植薄皮甜瓜,薄皮甜瓜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势在必行。设施农业不断普及,薄皮甜瓜传统的爬地栽培存在空间利用率低、田间通风不良,农事操作费时费力的缺点,立架栽培生产薄皮甜瓜具有果实着色好、果形周正,商品率高、产量提高、病虫害减少、效益好等优点,更利于产品标准化、精品化发展,必定成为设施内主要的栽培模式。然而,立架栽培对种植技术的要求较高,主体种植管理的技术高低不平衡,栽培管理技术不当,化肥农药的滥用等问题均对薄皮甜瓜的品质、产量及食品安全带来重大影响。迄今为止,省内尚无薄皮甜瓜栽培技术标准,广大种植户没有可参照的标准指导种植薄皮甜瓜,严重制约了我市薄皮甜瓜产业的发展。 课题组于2012年开始对湖州地区薄皮甜瓜的立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究,对品种选择、种植密度、水肥管理、温湿度控制、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进行了试验,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结果,参考有关资料及调查分析,形成一套高效实用的薄皮甜瓜立架栽培技术。2018年起,在湖州三县两区多地推广,受到广泛认可,对产品质量与产量提升效果明显。现将设施薄皮甜瓜立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制定湖州市《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广大瓜农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指导规范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标准化生产,对全市薄皮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工作简况 2.1任务来源 湖州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市地方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 2.2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湖州学院、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3主要工作过程 2.3.1 明确标准起草人员和工作计划 2023年4月,组建《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规程》标准起草组,明确各参与单位和人员的职责分工、研制计划、时间进度安排等。 2.3.2 起草标准初稿 2022年6-12月,为提高该标准的适用性和规范性,起草小组多方调研,听取有关人员及业内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并结合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成果和生产经验,通过综合分析、反复讨论研究和修改,最终确定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2022年3月,起草组完成标准草案初稿和立项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 2.3.3 立项阶段 2023年3月,起草组通过标准在线平台提交标准立项申报资料。 2023年5月11日,湖州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立项论证会,由5名专家、市级部门相关负责人、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组成。会议提出了“1.对术语和定义进行明确界定;2.补充栽培管理细节及病虫害种类;3.增加栽培模式图。”的意见。 2023年7月10日,湖州市市场监管局下达《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市地方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本标准被列入计划名单中。 2.3.3 征求意见及修改完善 2022年7月11日至9月30日,实地调研湖州市三县两区薄皮甜瓜种植主体生产情况,根据专家组意见及实际生产情况,对标准文本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3.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地方标准主要技术要求的依据 3.1 标准编制原则 严格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和编制,本标准编制严格遵循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本标准文本编制结构统一,即标准中的章、条、段等层次的排列结构统一;文体统一,即标准中的术语、图、符号等要素的编写表述统一。 2、科学性原则。主要技术内容先进合理,能够反映,结合近几年来甜瓜栽培试验示范研究成果,在调查、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确定有关技术指标,确保技术具有科学性。 3、适用性原则。本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目前湖州市薄皮甜瓜产业现状,基于现有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完善,适用于湖州地区相关的种植企业和农户。 3.4 主要技术要求的依据 3.4.1 标准框架的确定 本标准共有15个部分,2个资料性附录,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设施类型、品种选择、生产季节、育苗、定植、整枝引蔓、授粉坐果、定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附录(薄皮甜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模式图)组成。 3.4.2 各章节内容的确定 本标准各章节主体内容确定依据如下表所示: 章节名称 确定依据及来源 3 术语和定义 3.1薄皮甜瓜 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生产实际对薄皮甜瓜、立架栽培、多层覆盖进行定义。 3.2立架栽培 3.3多层覆盖 4 产地环境 瓜地选择应符合NY/T 391-2000的规定,选择土壤肥沃、干燥、排水良好的田块。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2005的规定。薄皮甜瓜生产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要求。 5 设施类型 宜选用可覆盖多层薄膜的简易大棚或钢架大棚,钢架大棚标准参考合DB32/T 1590要求 6 品种选择 参考文章《湖州6个薄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及湖州生产实践,选择品种为“绿宝”、“甜蜜宝”、“湖香1号”。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1-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作物种子的要求。 7 生产季节 调研湖州地区薄皮甜瓜生产实践情况确定生产季节及播种方式。 8 育苗 8.1育苗设施 育苗设备、育苗盘按照湖州地区生产实践总结归纳。基质选择商品基质或参考标准配制,质量应符合NY/T 2118-2012的要求。种子处理、播种方法、苗期管理、壮苗标准参考DB3305/T 28 无公害南方型哈密瓜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并结合生产实践进行总结归纳,其中浸种时间、催芽时间及苗期温度管理等数字指标来源市农科院多年种植记载数据整理归纳。 8.2基质 8.3育苗盘 8.4种子处理 8.5播种方法 8.6苗期管理 8.7壮苗标准 9 定植 9.1整地做畦 通过调研总结归纳湖州地区整地做畦、定植密度及定植方法,基肥的施用量通过市农科基地试验获得,肥料施用符合NY/T 496 的规定。 9.2定植方法 9.3定植密度 10 整枝引蔓 10.1单蔓整枝 以湖州地区薄皮甜瓜生产实践为基础,将整枝引蔓方式分为单蔓整枝和双蔓整枝,分别总结归纳操作步骤。 10.2双蔓整枝 11 授粉坐果 11.1坐果节位 调研总结湖州地区薄皮甜瓜生产实践情况薄皮甜瓜第一茬果及第二茬果的坐果节位及授粉方式。0.1%氯吡苯脲可溶液剂的使用量参考文章《科学利用氯吡脲促进甜瓜坐果》 11.2授粉方式 12 定果 调研总结湖州地区薄皮甜瓜生产实践情况确定薄皮甜瓜定果个数。 13 田间管理 13.1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参考DB3305/T 28 无公害南方型哈密瓜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追肥的用量通过市农科院基地试验获得。温度与湿度管理由市农科多年种植记载数据及湖州地区生产实践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13.2温度与湿度管理 14 病虫害防治 14.1防治原则 参考DB3305/T 28 无公害南方型哈密瓜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中的植保方针,结合实践总结归纳“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 14.21主要病害 对薄皮甜瓜全生育期进行病害调查,总结主要病害有:立枯病、蔓枯病、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疫病、病毒病、细菌性角斑病等。 14.3主要虫害 对薄皮甜瓜全生育期进行虫害调查,总结主要虫害有:蚜虫、烟粉虱、红蜘蛛、瓜绢螟、斜纹夜蛾等。 14.4防治措施 根据薄皮甜瓜生育期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分别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这5个方面对防控措施进行了规范。 15 采收 参考DB3305/T 28 无公害南方型哈密瓜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结合生产实践进一步细化操作:增加果柄保留“T”字形,根据外界的温度和距离确定采收时间等内容。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薄皮甜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针对薄皮甜瓜生育期出现的病虫害,选用对应的高效低毒农药,精准防治茭白病虫害。首先选用登记农药,同时充分考虑小宗作物农药登记的实际情况,通过反复的田间药效试验,对高效药剂严格用药剂量、用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等推荐指标,做到生产安全风险可控。严禁使用禁(限)用农药。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模式图 参照制定的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规程,以时间为主线,收集各时期薄皮甜瓜栽培关键技术图片,对全年薄皮甜瓜生产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图文说明。 4.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报告、相关技术和经济影响论证 湖州市农科院于2012年开始对湖州地区薄皮甜瓜的立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究,详细记录每年的薄皮甜瓜的生育期的栽培管理操作,对品种选择、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进行了试验或总结:1、在湖州对6个品种的薄皮甜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甜蜜宝品种,果皮淡黄色,扁圆形,果实发育期33d,单果重0.60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最高,为13.57%,质地松脆,食用口感佳,667m2产量为1449kg;湖香1号品种,乳白色果皮,圆柱形,果实发育期32d,单果重0.47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3%,抗性强,果肉香甜、松脆,口感佳,667m2产量为1601kg。这2个薄皮甜瓜品种较适合湖州地区推广种植。2、在调查湖州各地区甜瓜施肥方案的基础上,开展基肥中减少化肥、增施有机肥+适量追肥的施肥试验研究,试验结果T1(底肥:羊粪2000kg,复合肥(15-15-15)30kg、硫酸钾肥(K2O≥52%)14kg)为不追肥最优有机肥与化肥配比,植株长势强,亩产量1693.44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口感清爽,香甜,不需追肥,管理方便,能减少人工投入;T4(底肥:羊粪1000kg、商品有机肥80kg、复合肥(15-15-15)20kg、硼肥500g;追肥:定果后高钾水溶肥(6-8-34)2.5kg+综宝冲施肥2.5kg;成熟前10d,高钾水溶肥(0-5-48)2.5kg+综宝冲施2.5kg)植株长势强,亩产量1668.50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76%,边部可溶性固形物最高,水分足,风味佳,施用肥料种类丰富全面,追肥少量多次,增加腐殖酸等肥料的使用,口感好,品质佳,适合具备水肥一体化条件的栽培管理。这两种施肥方案较传统施肥方式,均增加了腐熟厩肥或商品有机肥的施用量,减少化肥用量20%以上;3、开展甜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明确甜瓜主要病虫害,试验或调查不同土壤处理技术对甜瓜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总结一套综合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等。主要技术内容在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安吉县、德清县等多地进行推广示范,受到广泛认可。一系列的试验示范为标准的起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并且通过走访调研湖州地区薄皮甜瓜种植主体,不断完善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管理技术规范,确保标准实施的可操作性。 5.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无。 6.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及贯彻实施标准的要求、措施等建议 本标准发布后,通过深入宣传培训,使广大农业主体、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行业主管部门等对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有了全面的了解,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我市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生产技术,推动我市薄皮甜瓜栽培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进一步提升薄皮甜瓜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我市甜瓜产业稳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作用。 贯彻实施该标准,一是强化宣传推广。全市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积极开展宣传与推广,强化技术培训,组织现场学习观摩等,推动标准进村入户;二是强化技术指导。深入基地,实地指导生产主体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及时解决生产难题,确保标准落地;三是强化示范带动。注重培育一批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标准生产,推动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7.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无。 标准起草小组 2023 年 10 月 ICS 65.020.21 CCS B 16 DB/3305 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标准 DB3305/T XXXX—202X 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规程 20XX - XX- XX发布 20XX -XX - XX实施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 次 前 言 II 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规程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地环境 1 5 设施类型 2 6 品种选择 2 7 生产季节 2 8 育苗 2 9 定植 3 10 整枝引蔓 3 11 授粉坐果 4 12 定果 4 13 田间管理 4 14 病虫害防治 4 15 采收 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薄皮甜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6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模式图 7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湖州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湖州学院、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利利、沈卫新、张飞雪、叶红霞、赵根、李艳冬、陈丽萍、杨凤丽、殷雨洋、王丰颖、刘骕骦、裴惠民、钱伟红、陈建平、张建明 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设施大棚条件下薄皮甜瓜立架栽培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设施类型、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715.1-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118-2012 蔬菜育苗基质 DB3305/T 28 无公害南方型哈密瓜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薄皮甜瓜 Cucumis melo var.makuwa Makino 果实外果皮薄且光滑,一般果瓤可食用,肉厚2.5cm以下的一种甜瓜生态类型。 3.2 立架栽培 Vertical cultivation 指通过插立直径约为3cm的竹竿或悬挂绳子,结合人工引蔓,将植株沿竹竿或绳子向上生长的栽培方式。 3.3 多层覆盖 Multi layer coverage 在温室、大棚等设施内,再进行2层以上的薄膜覆盖,以提升设施内植株微环境温度的早熟种植模式。 4 产地环境 瓜地选择应符合NY/T 391-2000的规定,选择土壤肥沃、干燥、排水良好的田块。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2005的规定。薄皮甜瓜生产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要求。 5 设施类型 宜选用可覆盖多层薄膜的简易大棚或钢架大棚,钢架大棚应符合DB32/T 1590要求。 6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早熟性好、抗逆性强、高产、优质、耐贮运的品种,宜用“绿宝”、“甜蜜宝”、“湖香1号”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1-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作物种子的要求。 7 生产季节 春季1月中旬~3月播种需育苗,秋季6月下旬~8月中旬可直播。 8 育苗 8.1 育苗设施 育苗设施选用温室、塑料大棚等。春季育苗应采用有加温设备的温室,也可铺设电热线,制作电热温床。 8.2 基质 基质质量应符合NY/T 2118-2012的要求。可选用商品基质或参考标准配制。 8.3 育苗盘 可选用50孔或72孔穴盘,基质提前拌湿后装入基质盘备用。 8.4 种子处理 种子消毒 将种子装入网袋中,置于55 ℃温水中浸泡15min进行烫种灭菌,随后不断搅拌将水温降至室温,继续浸泡3h~4h。 浸种催芽 将种子捞出,搓洗干净,用湿润的毛巾覆盖保湿,放入恒温箱催芽,温度保持28℃~30℃,催芽时间20h~24h,60%以上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8.5 播种方法 将露白种子播种于50孔或72孔穴盘中,每穴1粒种子,播种深0.5cm~1.0cm,播种后盖好盖籽土,浇透水后平盖地膜。 8.6 苗期管理 出苗前苗床应维持封闭状态,夜间开启地热线加温并覆盖薄膜保温。50%的苗出土后揭去穴盘上的薄膜。苗期浇水“见干见湿”为标准,加强通风炼苗。苗期温度控制见表1。 表1 苗期温度管理 时期 白天温度 晚上温度 播种后至幼苗出土前 28℃~32℃ 20℃~25℃ 幼苗出土后至第一片真叶长出前 25℃~28℃ 16℃~18℃ 第一片真叶长出后 20℃~25℃ 14℃~16℃ 8.7 壮苗标准 春季栽培苗龄30d左右,叶龄3叶1心,秋季栽培苗龄7d左右,瓜苗2叶1心,保证子叶完整,苗坨可以轻松取出,不松散。 9 定植 9.1 整地做畦 施肥符合 NY/T 496 的规定。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000kg~3000kg,N、P2O5、K2O各含15%的三元复合肥20kg~30kg。采用一垄双行或单行定植,畦宽连沟1.5m~2m,做到深沟高畦。 9.2 定植方法 定植前一天苗床浇透水。在定植穴上方利用打孔器破膜打孔,按设定株距挖直径5cm、深5cm的定植穴,每穴放1株壮苗,带基质定植,保证苗坨完整,回土盖过苗坨基质1cm~2cm,及时浇足水。春季生产多采用3膜覆盖方式,在塑料大棚内架设1层小拱棚。 9.3 定植密度 单蔓整枝每667m2定植1200~1700株,双蔓整枝每667m2定植1100~1350株。 10 整枝引蔓 10.1 单蔓整枝 当主蔓6叶1心前后开始立架引蔓,宜从距畦面2m高的铁丝架上固定直径0.3cm、长2.2m的尼龙绳,将悬挂的绳下端在植株基部固定下方或土里,将甜瓜主蔓缠绕于吊绳上,随着茎蔓生长及时缠蔓整枝。一般9节开始坐果,第8片真叶以下长出的子蔓全部去掉,及时摘除未坐果子蔓。 10.2 双蔓整枝 幼苗5叶摘心促进子蔓生长,留下健壮的2条子蔓,摘除子蔓8叶以下的孙蔓,每条子蔓选择第7节位~12节位上的2个~3个孙蔓坐瓜,有雌花的孙蔓留2片~3片叶摘心。在距离畦面2m高的铁丝架上固定直径0.3cm的尼龙绳,将悬挂的尼龙绳基部固定在植株子叶下方或土里。将甜瓜子蔓缠绕于吊绳上,随着茎蔓生长及时缠蔓整枝。 11 授粉坐果 11.1 坐果节位 根据薄皮甜瓜生长情况可留一批或两批果,单蔓整枝第一批坐果从9节~12节开始连续坐果,第二茬果18节开始坐果;双蔓整枝第一批坐果选择子蔓第7节~10节开始坐果,第二茬果16节开始坐果。 11.2 授粉方式 当选留坐果节位的雌花开放时,采摘当天开花的雄花进行人工授粉,或采用蜜蜂授粉,每单棚可放蜜蜂40只~50只。在温度偏低或过高、光照不足、植株生长过旺等情况下,可用0.1%氯吡苯脲可溶液剂10ml加水2kg~4kg溶液点花。授粉或点花后做好日期标记。 12 定果 待瓜胎长至核桃大小时定瓜,保留选果形周正、果柄较粗、生长健壮的的幼瓜,第一茬果留3个~4个,第二茬果留2个~4个。 13 田间管理 13.1 水肥管理 定植后浇透定植水;果实缓苗至坐果前,根据土壤水分及植株生长情况以“见干见湿”的原则供水;果实进入膨大期后追施彭瓜肥,每亩施45%硫酸钾型复合肥10kg~15kg,分2次~3次施用;采收前7d~10d停止浇水施肥。 13.2 温度与湿度管理 定植至活棵3d~5d,大棚不放风,保温保湿促活棵,缓苗后的温度控制见表2。 表2 缓苗后温度管理 时期 白天温度 晚上温度 缓苗后至伸蔓期 棚温保持25~28℃ 13~17℃ 开花坐果期 棚温25℃~30℃ 15℃~18℃ 膨果期 27℃~35℃ 夜温15℃以上 14 病虫害防治 14.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防治。 14.2 主要病害 立枯病、蔓枯病、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疫病、病毒病、细菌性角斑病等。 14.3 主要虫害 蚜虫、烟粉虱、红蜘蛛、瓜绢螟、斜纹夜蛾等。 14.4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及时清除病虫叶、果和植株,集中深埋或烧毁,保持田间清洁。修耕期,种植紫云英、荠菜、芹菜、青菜等绿肥植物,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地力。 物理防治 对害虫防治,可采用40目~60目防虫网、银膜避蚜、悬挂色板等;对土壤传播病害的防治,可将土壤深翻20cm~30cm或在夏季灌水闷棚15d~20d消毒。 生物防治 采用性诱剂诱杀、捕食性天敌等措施减少虫害的发生;利用生防菌、微生物制剂等预防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 利用高效低毒农药对症适期防治,严格把控农药安全间隔期。甜瓜采摘前7d-10d停止用药。药剂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要求,具体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15 采收 根据品种特性和授粉坐果日期,达到果实生育期时,经抽样检测后适时采收,采收时选择晴天上午,叶面水分干后进行,果柄上保留一段侧蔓形成“T”字形。远距离销售要根据外界的气温高低和路途的远近,确定适宜成熟度采收上市。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薄皮甜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薄皮甜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见表A.1。 表A.1 薄皮甜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防治对象 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立枯病 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750倍喷雾防治。 7d~10d 蔓枯病 将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加面粉调成糊状涂抹于病部,结合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喷雾防治。 7d~10d 枯萎病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98%噁霉灵可溶粉2000倍液剂液灌根防治。 3d~5d 白粉病 43%氟菌·肟菌酯1500倍液、300g/L醚菌·啶酰菌1000倍液、50%醚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防治。 7d~10d 疫病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500~7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5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防治。 7d~10d 霜霉病 68.75%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600~750倍液防治。 7d~10d 病毒病 8%宁南毒素水剂500~600倍液防治。 7d~10d 细菌性病害 2%春雷霉素水剂250~300倍防治。 7d~10d 蚜虫 50%氟啶虫胺腈9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00倍、50%吡蚜酮水分散颗粒2000倍防治。 7d~10d 瓜绢螟、斜纹夜蛾 50g/L氟啶脲乳油750倍、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 7d~10d 白粉虱 50%氟啶虫胺腈9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00倍、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倍防治。 7d~10d 红蜘蛛 43%联苯肼酯悬浮剂3000倍、20%丁氟螨酯悬浮剂1500~2500倍防治。 7d~10d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模式图 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模式图 品种选择:早熟性好、抗逆性强、高产、优质、耐贮运的品种,宜用“绿宝”、“甜蜜宝”、“湖香1号”等。 物候期 春播1月中旬~3月 2月下旬~4月 4月下旬~6月 秋播:6月~8月 8月~9月 9月底~10月 11月~12月 播种期 育苗期 定植及生长前期 授粉结果期 采收期 播种及生长前期 授粉结果期 采收期 休耕期 主要生产操作要点 1、春季播种期为1月中旬至3月。2、做好苗床、穴盘基质等播种前准备。3、可采用温汤浸种法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4~6h,放入恒温箱28℃~30℃催芽20~24h。3、待种子出芽后直接播入穴盘。4、播种后浇透水,随后覆上一层膜,放置于育苗床上,搭建小拱棚保温。出苗后及时揭去表面膜 1、温度管理:播种后至幼苗出土前,白天温度保持在28℃~32℃,夜间20℃~25℃;幼苗出土后至第一片真叶长出前,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16℃~18℃。第一片真叶长出后,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4℃~16℃。2、湿度管理:苗期浇水“见干见湿”为标准。3、出苗后小拱棚膜早揭晚盖,保证光照,阴雨天气及时补光。4、合理防治病害,重点防治猝倒病。5、壮苗标准:苗龄30d~35d,叶龄2片~3片真叶,苗高10cm~15cm,苗坨可以轻松取出,不松散。 1、整地做畦:采用一垄双行或单行定植,畦宽连沟1.5~2m,做到深沟高畦。2、定植:利用打孔器破膜打孔,每穴放1株壮苗,带基质定植,及时浇足水。3、管理:定植至活棵3d~5d,大棚不放风,保温保湿促活棵;缓苗后至伸蔓期,白天棚温保持25~28℃,夜温13~17℃。4、整枝引蔓:采用单蔓整枝时,9~15节开始坐果;双蔓整枝时,幼苗5叶摘心促进子蔓生长,留下健壮的2条子蔓,每条子蔓选择第7节位~12节位孙蔓坐瓜,定果后将坐果节位以上的子蔓全部摘除。固定尼龙绳,将甜瓜主蔓或子蔓缠绕于吊绳上,随着茎蔓生长及时缠蔓整枝。 1、当选留坐果节位的雌花开放时,采摘当天开花的雄花进行人工授粉、采用蜜蜂授粉、0.1%氯吡苯脲可溶液剂10ml加水2kg~4kg溶液点花。2、水肥管理:果实缓苗至坐果前,根据土壤水分以“见干见湿”的原则供水;施足底肥可不追肥或在果实进入膨大期后追肥,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每亩施高钾水溶肥5kg~8kg、有机水溶肥5~10kg,分2~3次施用;采收前7d~10d停止浇水施肥。3、温度管理:开花坐果期白天棚温25℃~30℃,夜温15℃~18℃;膨果期白天棚温27℃~35℃,夜温15℃以上。 1、采收:根据品种特性和授粉坐果日期,达到果实生育期时,经抽样检测后适时采收,采收时选择晴天上午,叶面水分干后进行。远距离销售要根据外界的气温高低和路途的远近,确定适宜成熟度采收上市。2、采收后,可结合夏季高温进行灌水闷棚15d~20d。 1、整地做畦:采用一垄双行或单行定植,畦宽连沟1.5~2m,做到深沟高畦。2、秋季种植甜瓜可直播(种子催芽至露白进行播种)。3、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温度控制30℃左右,出苗后,白天温度不高于35℃,夜间不高于20℃。 1、当选留坐果节位的雌花开放时,采摘当天开花的雄花进行人工授粉、采用蜜蜂授粉、0.1%氯吡苯脲可溶液剂10ml加水2kg~4kg溶液点花。2、水肥管理:果实出苗至坐果前,根据土壤水分以“见干见湿”的原则供水;施足底肥可不追肥或在果实进入膨大期后追肥,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每亩施高钾水溶肥5kg~8kg、有机水溶肥5~10kg,分2~3次施用;采收前7d~10d停止浇水施肥。3、温度管理:开花坐果期温度不超过30℃,膨果期白天棚温27℃~35℃,夜温15℃以上。 根据品种特性和授粉坐果日期,达到果实生育期时,经抽样检测后适时采收,采收时选择晴天上午,叶面水分干后进行。远距离销售要根据外界的气温高低和路途的远近,确定适宜成熟度采收上市。 秋茬甜瓜采摘后的修耕期,种植紫云英、荠菜、芹菜、青菜等绿肥植物,待春季定植前将绿肥翻耕进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地力。 湖州市地方标准《薄皮甜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汇总表 序号 提出单位或个人 反馈意见 采纳情况(采纳/部分采纳/未采纳) 修改后文本 未采纳理由 章条 编号 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