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湖州市地方标准《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发布时间:2023-10-16 | 信息来源: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根据《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五批湖州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湖市监标准〔2023〕188 号)文件要求,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研究起草了《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成果规范》。按照《浙江省标准化条例》的相关要求,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认真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于2023年11月16日前,将《征求意见汇总表》加盖公章(签名)后,反馈至联系人,个人反映的请署真实姓名。 联系人:钱中杰;联系电话:13665750777。 2023年10月16日 湖州市地方标准《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成果规范》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简政放权若干重大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4〕15号)中提出“多证合一、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查合一”的改革目标,其中“多测合一”即是指将原有的测绘、地质、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审批和测量评估工作合并为一个部门完成,减少了重复审批和测量评估的环节,简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审批效率。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对于验收涉及的测绘工作,实行“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 从省级层面来看,浙江省于2022年10月1日实行的《浙江省深化“多测合一”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自2018年全省实施综合测绘改革以来,工程建设项目测绘工作实行“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新机制,测绘中介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项目建设单位获得感明显提升。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营商环境,全省将进一步深化“多测合一”改革事项,提升改革成效,推动测绘服务再上新台阶。 从市级层面来看,湖州市积极深化“多测合一”改革,助推全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管理,从当前问题需求出发,结合自身实际,以南浔区为试点,以点带面,不断推进测绘业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持续探索“多测合一”改革。 (一)行业管理,探索“测绘一件事”试点。坚持以“标准化”为引领,以“规范化”为抓手,以“数字化”为载体,赋能“多测合一”实践,从测绘业务和成果服务的“测绘一件事”改革着手,有效解决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显著降低行政相对人的制度性运行成本,不断丰富自然资源空间大数据,助推空间数字化和数字空间化。一是推行“一站式”测绘服务。实行由一家测绘机构实行全流程的测绘中介服务,并融合到建设部门“建设工程审批系统”中,使建设单位能在审批系统中快捷操作,真正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测绘服务。二是试行“一件事”成果共享。通过开发建设“多测合一”数字化管理系统,一方面形成一张图展示平台,以测绘业务服务一件事和测绘成果服务一件事为基础,建设和集成测绘服务应用场景、相关工具,对测绘单位、业务、项目、流程、成果、运维等统一管理,形成一张图展示和大屏统计效果;另一方面达成一系列掌上智治服务,按照数字化改革的上线要求,着手从服务端、治理端两个方面突破,成果上线浙政钉和浙里办,满足一系列掌上移动办公的需求,实现了测绘业务和服务相互融合。三是探索“一系列”创新服务。在“多测合一”改革中,湖州市南浔区积极主动,自主创新,优化服务,积极倡导新理念、新技术、新制度:如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和服务时限承诺机制、根据施工进度实行全方位跟踪测绘、增加无人机航拍及三维建模等个性化定制服务、试行服务机构完成的第一个“多测合一”项目“首测必检”等制度。 (二)多测合一,实现综合管理高效智治。在探索与总结的基础上,湖州市形成“以质量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标准化为引领、以数字化为载体”的改革思路。一是以质量为核心。“多测合一”改革应以严控成果质量为抓手,加强测绘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强化关键环节,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和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测绘成果和相关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提速、降费中确保质量。二是以需求为导向。根据调研,结合审批管理需求,整合测绘事项,提出了“多测合一”分项成果,将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每个阶段测绘业务分别整合,各阶段测绘事项由一家测绘单位承担,实现对同一标的物只测一次、同一测绘成果只提交一次。三是以数字化为载体。借助数字化管理手段,一方面测绘成果通过“多测合一”管理服务平台上传,对成果报告样式、数据格式、制图样式等是否符合省市规范标准进行自动审核,实现标准统一,提升测绘成果质量。另一方面数字化载体实现业务多跨协同,成果共享、高效智治,各部门通过合并审批事项,将串联验收变为并联验收、线上审批,实现建设工程审批“零见面”、“零跑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四是发挥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市测绘地理信息协会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企业公平竞争市场建设,制订了《湖州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自律公约》、《湖州市“多测合一”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湖州市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产品指导价格》、《湖州市测绘地理信息行风及成果质量投诉公告》,同时建立了湖州测绘地理信息专家库参与成果质量评价。 (三)深化改革,健全共享与共管新机制。一是改革领域再扩面。根据《浙江省深化“多测合一”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在建设工程领域实施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涉及测绘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二是综合管理再深化。深化部门合作,加强业务协同和技术交流,实时通过投资3.0平台共建共享投资项目基本信息、测绘成果信息和测绘信用信息,及时反馈中介测绘服务情况,实现闭环管理。三是业务流程再优化。借助“多测合一”改革,推动审批业务流程再优化,助力新型国土空间治理,按照测绘领域横向拓宽、工程领域纵向覆盖的思路要求,结合“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核验合一”改革要求,全方位、多维度推进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模式。 湖州市虽在省综合测绘改革试点城市外,但主动自我加压,将南浔区作为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目前,湖州市共有76家测绘资质单位,进入“多测合一”机构名录库的有56家。 通过“多测合一”改革,湖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验收实现了提质、提速、提效,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改革前,一个常规工业项目需要15-30个工作日,房地产项目需要30-60个工作日,实施改革后,工业项目压缩到5个工作日,房地产项目压缩到15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压缩了服务时间,同时降低了服务收费。2022年截止到11月,湖州全市共有700余个项目实施了“多测合一”项目,对比“多测合一”实施前,服务效率提升50%以上,服务收费降低35%以上,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多测合一”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试点经验和初步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难点。成果标准不统一,质量有待提高。湖州市没有统一的“多测合一”的技术规定,未对成果测绘报告样本、数据格式等做出明确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各测绘企业往往根据自身习惯出具成果报告,存在多样化、简略化等现象,导致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对审批管理部门的应用造成一定的困难。 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多测合一”技术规范,明确技术方法、成果测绘报告样本、数据格式、质量评价等要求,引导测绘企业按标准作业,确保成果的高质量和一致性。 2. 工作简况 2.1 立项计划 根据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 2023 年第五批市地方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本标准列入 2023 年湖州市五批市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立项名称为《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成果规范》。 2.2 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湖州市空间规划编制与研究中心、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州南浔新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州市南浔创业测绘与土地规划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3主要工作过程 2.3.1明确标准起草人员和工作计划 2023年4月组建标准起草小组,明确各参与单位或人员职责分工、研制计划、时间进度安排等情况。 2.3.2起草标准初稿 2023年5月,起草小组走访各测绘企业,深入了解测绘成果情况,明确标准的施工要求。 2023年6月上旬,起草小组召开内部研讨会,对标准框架及技术内容进行梳理,形成标准草案初稿。 2023年6月下旬,起草小组完成标准草案初稿和立项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 2.3.3修改标准稿 本标准共进行了N次大的修改: 2023年9月1日第一次修改标准稿,根据立项论证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将标准名称修改为《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成果规范》,并调整标准的框架,减少了各阶段测绘成果的重复性表述,精简了附录的内容。 2.3.4意见征求及修改完善 征求意见的时间、范围、对象;意见的回收、汇总、处理情况等。 2.3.5专家评审及报批 XXXX年XX月XX日召开标准审定会;专家审定意见。 2.4 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由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起草完成。其中主要起草人包括:钱中杰、卢晓鹏、吴嘉琪、唐斌、屠国平、张雪勇、杨建良、姚飞、沈建敏等。 各人员分工如下: 钱中杰、卢晓鹏负责把握标准方向以及相关部分的内容准确性和可行性; 卢晓鹏、沈建敏负责协调标准起草进度,确定主要内容; 沈建敏负责编写标准、编制说明及相关材料; 吴嘉琪、唐斌负责搜集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标准材料; 屠国平、张雪勇、沈建敏负责标准征求意见的汇总及反馈等; 杨建良、姚飞负责标准的验证工作。 3.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地方标准主要技术要求的依据 3.1 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兼顾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适用性的原则,严格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1.科学性原则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深入研究工程建设项目测绘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在梳理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采取座谈、书面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广泛调研,并不断完善标准内容,力求编制环节和内容科学合理、规范严谨。 2.协调性原则 本标准与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协调,没有冲突。 3.可操作性原则 本标准提炼了湖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的相关经验,吸收各区县创新做法,综合考虑湖州市工程建设项目测绘的水平和基础,技术内容可在全市统一。该标准规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的测绘要求、“多测合一”成果要求、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成果质量检查,对湖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2主要技术要求的依据 规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的测绘要求、“多测合一”成果要求、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成果质量检查。 测绘要求确定依据:根据DB33/T 1152—2018和湖州市多测合一技术规定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湖州市测绘实际情况确定。 “多测合一”成果要求确定依据:根据湖州市“多测合一”管理平台要求确定与湖州市多测合一技术规定内容确定。 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确定依据:根据湖州市多测合一技术规定中关于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的要求与湖州市测绘企业调研情况确定。 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确定依据:根据湖州市多测合一技术规定中关于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的要求与湖州市测绘企业调研情况确定。 施工许可阶段确定依据:根据湖州市多测合一技术规定中关于施工许可阶段的要求与湖州市测绘企业调研情况确定。 竣工验收阶段确定依据:根据湖州市多测合一技术规定中关于竣工验收阶段的要求与湖州市测绘企业调研情况确定。 成果质量检查确定依据:根据测绘相关标准GB/T 24356 和GB/T 18316内容,并结合湖州市“多测合一”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提炼确定。 4.国内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 国内外目前没有关于“多测合一”的相关标准,与本标准相关的标准有《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和竣工综合测量技术规程》(DB33/T 1152-2018),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关于测绘的基本要求参考了DB33/T 1152-2018,“多测合一”成果内容在广泛征求相关方的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湖州市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5.定量、定性技术要求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验证情况 本标准在我市“多测合一”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测绘要求、“多测合一”成果要求、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成果质量检查的内容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 6.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没有重大意见分歧。 7.预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及贯彻实施标准的要求、措施等建议 本标准的发布实施: 1) 统一标准,规范流程。通过多测合一技术规程,可以统一标准,规范审批流程、数据要求、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减少不同部门在实践中出现的不一致情况,提高规范化程度,确保多测合一的顺利推进。 2)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多测合一技术规程可以规范数据要求,提高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减少企业在数据准备和整合上的重复投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3) 提高监管效能,推动数字化转型。多测合一技术规程需要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改造,规范数据要求和技术标准,提高监管效能和信息透明度,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4)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地方吸引力。多测合一技术规程可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地方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项目落地。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将由湖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组建由相关领导、专家、学者成立的工作专班,邀请第三方机构,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贯培训,适时召开现场研讨会。标准实施一段时间后,将成立检查小组,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评价。 8.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无 标准起草小组 2023年10月12日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成果规范 (工征求意见稿)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测绘要求 2 5 “多测合一”成果要求 3 6 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 5 7 工程建设许可阶段 6 8 施工许可阶段 7 9 竣工验收阶段 7 10 成果质量检查 15 附录A(资料性) 立项用地规划阶段成果报告格式 16 附录B(资料性) 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成果报告格式 22 附录C(资料性) 施工许可阶段成果报告格式 37 附录D(资料性) 竣工验收阶段成果报告格式 6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湖州市空间规划编制与研究中心、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州南浔新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州市南浔创业测绘与土地规划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钱中杰、卢晓鹏、吴嘉琪、唐斌、屠国平、张雪勇、杨建良、姚飞、沈建敏。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成果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的测绘要求、“多测合一”成果要求、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成果质量检查。 本文件适用于湖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涉及的测绘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88—1999 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7986.1 房产测量规范第 1 单元:房产测量规定 GB/T 17986.2 房产测量规范第 2 单元:房产图图式 GB/T 18316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4356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39616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22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GB 51251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CJJ/T 8 城市测量规范 CJJ 6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T 73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TD/T 1001—2012 地籍调查规程 TD/T 1008 土地勘测定界规程 DB33/T 552 1 : 500 1 : 1000 1 : 2000 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 DB33/T 1152—2018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和竣工综合测量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多测合一 建设项目的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每个阶段测绘业务分别整合为一个综合测绘事项。同一综合测绘事项委托一家符合条件的测绘服务机构实施测绘服务。 4 测绘要求 4.1 测绘基准 “多测合一”成果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 3°带正形投影,中央子午线为 120°。 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高程基准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时间系统采用公元纪年、北京时间。 4.2 测绘精度 “多测合一”测绘精度应符合DB33/T 1152—2018 中3.2的规定。 4.3 测绘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DB33/T 1152—2018 中4.1的规定。 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DB33/T 1152—2018 中4.2的规定。 测绘面积计算规则 测绘面积计算规则应符合DB33/T 1152的要求。 工业厂房等钢结构屋顶净高应按钢梁与惊条接触面作为净高取值点。 类似工业厂房地下水泵房和消防水池面积应计地下层数。 水泵房按外围尺寸计算建筑面积,消防水池不计面积,水泵房与消防水池隔墙面积计入水泵房,剩余围护消防水池的墙体不计面积。雨水收集池按消防水池处理。 工业厂房形成建筑空间部分应分别计算建筑面积或按整体层高统一考虑待定。 楼幢图纸层名为地下夹层,规划认可,地下夹层不计层数,地下层数认定为:1。 单幢单层 2000 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用房结构层高小于 7.20m 按1倍建筑面积计算,大于等于 7.2m 按相应结构层高加倍计算。 住宅飘窗满足要求不计面积,物管用房、社区用房等公共用房设置飘窗应按相应结构层高计算建筑面积。 教育用房超层高建筑面积一般情况下面积计算不加倍,规划报批等有加倍的情况,按规划部门意见处理。 地下车库有排屋独立储藏室的,独立储藏室部分按墙中线分割出来挂接到地上对应的排屋,地下车库扣除该部分面积。 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应以图审版图纸为准。 商业用房内局部设置设备平台夹层,设备平台夹层和其下方空间分别按相应结构层高计算建筑面积。 大型商业综合体底层有柱廊的,如柱廊为公共通道(规划认可、图纸注记、测绘成果审核部门同意)则不计算面积,如为房屋附属的专用柱廊,则计算面积。 单一产权的综合体标准层中单一功能的影剧院,其附属配套用房无论多高,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标准层中有多个功能区分布的情况,按各个功能区和相应结构层高依据DB33/T 1152—2018中5.2.3 条规定计算建筑面积。 类似工业厂房位于地面上的消防水池面积需设计和规划部门认定地上消防水池为构筑物还是建筑物并在设计总图上明确,构筑物不计面积,建筑物计建筑面积。 类似工业厂房突出屋顶的气窗应按屋顶结构面控制,气窗作为特殊工艺需求不加倍计算。 5 “多测合一”成果要求 5.1 成果分类 “多测合一”成果应由纸质成果和电子成果两种形式组成。 5.2 数据格式 电子数据成果中各要素必须作为完整的对象实体进行数据处理,必须满足作为湖州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源的要求,并与纸质成果相一致。“多测合一”成果数据格式如下: ——文本文件数据格式:*.docx、*.xlsx; ——图形矢量数据格式:*.dwg、*.shp、*.edb; ——图片文件数据格式:*.jpg、*.pdf(分辨率不低于 300dpi); ——数据库文件格式:*.mdb、*.gdb、*.edb。 5.3 成果报告书要求 成果报告书内容应包含封面、扉页、目录、测量说明、附件资料和相应测绘分项成果图、表组成。 成果报告书应有测绘责任人、项目负责人签名,注册测绘师及法人签字、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 成果报告书应采用 GB/T 788—1999 规定的 A 系列规格纸张的 A4幅面(210mm×297mm),图幅较大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成果报告书的封面名称(第一行)用小一黑体,“**测量成果报告书(第二行)”用一号黑体,封面的其他文字均用小二宋体,项目编号用四号宋体。 成果报告书的扉页名称(第一行)用小一黑体,“**测量成果报告书(第二行)”用一号黑体,扉页的其他文字均用小三宋体,项目编号用四号宋体。 成果报告书的“免责声明”用三号黑体加粗,其他内容用四号楷体。 成果报告书的目录页“目录”用三号宋体加粗,目录其他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加粗。 成果报告书的“测绘责任人”用三号黑体加粗,测绘人员表格用小四号宋体,表头加粗,其他内容用四号楷体。 成果报告书的“测量说明”用三号黑体加粗,其他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成果报告书的正文中,章、条、附录的编号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图、表的标题用小四号黑体。条文(或图、表)的注、脚注用五号宋体,图、表中的数字和文字以及图、表右上方关于单位的陈述用五号宋体。正文和附录的其他内容均采用小四号宋体。 测量成果图应符合以下要求: ——“多测合一”各分项成果图可采用矩形自由分幅,原则在不大于 A0 幅面应独立打印一幅; ——当图幅大于 A0 以上时,应编制图幅编号和图幅结合表,图幅编号宜按从西到东、从北到南顺序编号。图幅编号可以“m/n”形式注记,其中“m”为当前图幅编号,“n”为总分幅图数量; ——成果图文件应依标准比例尺输出纸质成果图,当图纸幅面 A3 幅面时,应将 A3 图纸折叠成 A4幅面大小,并装订在成果报告书中,当成果图为大于 A3 幅面的竣工地形图、竣工总平面图、绿地竣工地形图、总平面测量略图(消防)等大幅面纸张在不大于两张应装订于报告书,大于两张应折叠后与报告书放置一起提交。 “多测合一”成果附件为“多测合一”各分项测量工作实施前应包括规划设计条件或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或土地划拨决定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附件及附图)、发改部门立项批文、建设项目施工图(含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大样图等)、民政部门关于地名或门牌号的批文等资料。 5.4 图形矢量数据要求 5.4.1 图式与编码 图形矢量数据应符合 GB/T 20257.1的规定,图形应正确、完整、美观,无遗漏、无明显变形;要素分类与代码采用应符合 GB/T 13923的规定。 5.4.2 数据分层 图形矢量数据分为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与土质和注记等九类图层。 5.4.3 对象化要求 所有对象均需按照GB/T 13923的规定赋正确的编码,不得出现无属性编码项。 对象结构线、骨架线需保留并保持完整,如台阶骨架线,半依比例涵洞等。 居民地、交通、水系、植被等数据宜进行对象化处理,如房屋、阳台、池塘、花圃花坛和稻田需构面处理等。 5.5 数据质量要求 5.5.1 完整性 地形要素内容应该完整、无遗漏、多余或者重复现象;要素分层应正确,无遗漏层、多余层或者重复层;注记应完整、正确。 5.5.2 表征质量 要素几何类型表达正确;不应存在样条曲线等不规则形状的线型;线状要素应光滑、自然,节点密度适中,形状保真度强,无明显折刺、回头线、自相交、抖动、变形扭曲等现象;有方向性的地物符号方向应正确。 5.5.3 逻辑一致性 要素点线面表示方法及关系应正确且具有唯一性;面要素应闭合,属性应一致;断开要素处理合理;要素位置关系没有逻辑冲突,综合取舍应合理;要素重合部分无缝隙,无重叠现象;线段相交或相接时无悬挂,过头现象;连续地物保持连续,无错误的伪节点现象等。 5.6 成果数据组织与命名 5.6.1 成果数据组织 “多测合一”成果数据应采用电子文件夹组织管理,文件夹应以“[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测量类别]”的形式命名。其中:项目编号应为[项目委托年份(四位)]+[ZHCH(“多测合一”缩写)] + “-”+[测绘中介服务机构简称(大写字母四位)]+[流水号(四位)+测绘分项(大写字母缩写)]。项目名称命名应为:控规地块号名称+地名办批复名称。项目类型简称规定如下:土地勘测定界为“DJ”,规划放线为“FX”,规划验线(±0)为“YX”,房产测量简称“FC”、建设用地复核测量简称“YD”、规划、绿地测量简称“GH、LD”、消防测量简称“XF”、人防测量简称“RF”、地下管线测量简称“GX”。[流水号]由 0001 到 9999 的四位数字组成。文件夹内包含成果报告、成果图表、数据库、图片以及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等。 示例:南浔 xx 单元 xx-xx-xx-xxx 5.6.2 成果文件命名 成果文件的命名应符合以下规则: ——各类表格、图件按其存储内容命名; ——“多测合一”成果数据中文件夹及文件名称中不得包含“\”、“/”、 “:”、“*”、“?”、“<”“>”、“|”以及空格等特殊符号; ——成果文件应提供通用的文件格式,包括图形文件 dwg、数据库文件 mdb(或.edb)、成果报告文件 docx。 注1:dwg 用 AutoCAD2008 版本,兼容以下版本。 注2:mdb 用 Office 版本。 注3:docx、xlsx 用 Office、WPS 版本。 注4:edb 用 EPS2016 版本,兼容以下版本。 注5:shp 用 Arcgis10.1 版本,兼容以下版本。 6 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 6.1 土地勘测定界成果组成 土地勘测定界应实地调查核实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基本农田界线、已批准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在实地测设界址点,编绘定界图并进行面积量算,成果资料包括: ——封面; ——目录;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土地分类面积表; ——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土地勘测定界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 ——区位图。 土地勘测定成果内容与规格 6.2.1 土地勘测定界报告 勘测定界成果报告应按TD/T 1008 要求执行。 报告文件格式为*.docx 或*.pdf,以 A4 幅面输出。 6.2.2 勘测定界图 勘测定界图按TD/T 1008 规定绘制,地形、地物要素数据按GB/T 20257.1 执行,土地勘测定界图专题要素参照TD/T 1001—2012 附表 M.1 执行。 勘测定界图一般采用矩形自由分幅,比例尺一般不小于 1∶2000,大型工程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 1∶10000。 7 工程建设许可阶段 房产测量(预测)成果组成 预测绘成果应由预测绘成果报告、附表、附图及附件等内容,同时提供纸质和电子格式。 房产测量(预测)成果内容与规格 7.2.1 房产预测绘成果报告书 房产预测绘成果报告书格式宜为*.docx 或*.pdf,以 A4 幅面输出。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封面; ——扉页; ——目录(测绘责任人、测量说明、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图表和附件资料等); ——测绘责任人(测绘单位资质等级、资质证书编号、地址、联系电话及测绘人员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和测绘成果客观性声明等内容); ——测量说明(房屋坐落、测绘目的、规划信息、测绘结果、测绘依据、测绘精度、测量方法、测绘仪器软件、特殊情况说明等);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说明、房屋各幢各类建筑面积汇总表、各幢房屋分户(套)面积摊前摊后明细表、房产平面图等); ——附件资料。 7.2.2 房产预测成果图 房产预测绘须从经审批的建筑施工图上采集房屋边长数据,应对分段边长之和与总长度进行校核。校核不符时,返回建设单位进行修正。 图纸边长采集过程中,对数据不足的,可采取图解量取、图解计算,量取的数据需经核验,必要时返回设计单位补充。 坐落分布图(用地红线、房屋分布、幢号(建筑名称)、层数(自然层)、路名、河名等主要要素)。 房产分层分户平面图应包含以下内容: ——房屋轮廓线、房屋边长、分户专有房屋权属界线、四面墙体的归属、比例尺、指北针等; ——坐落、户号、幢号、结构、所在层次、总层数等; ——楼梯、走道等共有部位,须在范围内加简注名称等; ——单一产权只表示层面积信息。 7.2.3 房产预测成果表 房产预测绘成果表格式宜为:*.docx 或*.xlsx。内容应包含: ——说明(楼盘概况、合同要求、分摊说明等); ——房屋各幢各类建筑面积汇总表; ——各幢房屋分户(套)面积摊前摊后明细表; ——经济指标汇总表。 8 施工许可阶段 8.1 规划放线测量成果 8.1.1 成果组成 规划放线测量成果由放线成果图、放线成果表、规划放线通知单等内容组成。 8.1.2 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 ——扉页; ——放线成果图(包括图名、指北针、比例尺、建筑物位置(绝对位置、相对关系)、规划设计条件、相关项目信息等); ——放线成果表(格式宜为:*.docx 或*.xlsx)。 8.2 规划验线(±0)测量成果 8.2.1 成果组成 规划验线测量成果由验线成果图、验线成果表、规划验线通知单等内容。 8.2.2 规划验线成果报告书 技术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 ——扉页; ——验线成果图(包括图名、指北针、比例尺、建筑物位置(绝对位置、相对关系)、规划设计条件、相关项目信息等); ——验线成果表(格式宜为:*.docx 或*.xlsx)。 9 竣工验收阶段 9.1 不动产测量成果 9.1.1 房产测量成果组成 测量成果由成果报告、附表、附图等内容组成,并提供纸质和电子格式。 9.1.2 房产测量成果报告书 房产测量成果报告书格式宜为*.docx 或*.pdf,以 A4 幅面输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 ——扉页; ——目录(包括测绘责任人、测量说明、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图表和附件资料等); ——测绘责任人(包括测绘单位资质等级、资质证书编号、地址、联系电话及测绘人员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和测绘成果客观性声明等内容); ——测量说明(包括房屋坐落、测绘目的、规划信息、测绘结果、测绘依据、测绘精度、测量方法、测绘仪器软件、特殊情况说明等);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包括说明、经济指标测算表、房屋各幢各类建筑面积汇总表、各幢共有部位分摊计算表、各幢房屋分户(套)面积摊前摊后明细表、房产平面图等); ——附件。 9.1.3 房产测量成果图 房屋及附属设施测量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图或竣工图绘制房产测量草图。当无法获得时,应先实测现状地形图(加载已有行政许可条件),然后再按DB33/T 1152—2018 中 6.2要求进行绘制。 任何边长都应独立量测两次,较差在 5mm 以内时取中数作为最后量测结果,边长测量最终取位至 0.01m。还应对分段边长之和与总长度进行校核。校核不符时,进行分析、重测,直至符合测量精度为止。 坐落分布图应根据竣工地形图进行编绘(用地红线、房屋分布、幢号(建筑名称)、层数(自然层)、路名、河名等主要要素)。 房产分层分户平面图(①房屋轮廓线、房屋边长、分户专有房屋权属界线、四面墙体的归属、比例尺、指北针等;②坐落、户号、幢号、结构、所在层次、总层数等;③楼梯、走道等共有部位,须在范围内加简注名称等)。 9.1.4 房产测量成果表 房产测量成果表格式宜为:*.docx 或*.xlsx。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说明(楼盘概况、合同要求、分摊说明等); ——经济指标测算表; ——房屋各幢各类建筑面积汇总表; ——各幢共用部位分摊计算表; ——各幢房屋分户(套)面积摊前摊后明细表。 9.1.5 建设用地复核测量成果组成 建设用地复核测量成果应由成果报告书、测量表、图等内容组成,并提供纸质和电子格式。 9.1.6 建设用地复核测量成果报告书 建设用地复核测量成果报告书格式宜为*.docx 或*.pdf,以 A4 幅面输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 ——扉页; ——免责声明; ——目录(包括测绘责任人、测量说明、成果图表和附件资料等); ——测绘责任人(包括测绘单位资质等级、资质证书编号、地址、联系电话及测绘人员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和测绘成果客观性声明等内容); ——测量说明(包括概述、作业依据、已有资料分析利用、控制说明、权属调查、不动产权籍调查、界址测量、其他要素测量、图件编绘、提交成果等); ——附表及附图(包括不动产简况表、宗地基本信息表、界址签章表、界址说明表、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检查表、宗地调查工作底图、宗地草图、宗地图、土地使用面积计算表、不动产外业实地查看记录表、房屋基本信息调查表、各幢各类建筑面积汇总表、房产分层分户图、影像图、复核验收图、基底面积图等); ——附件资料。 9.1.7 建设用地复核测量表 建设用地复核测量表宜为*.docx 或*.xlsx 格式,以 A4 幅面输出。 宗地基本信息表、界址签章表、界址说明表、土地使用面积计算表、不动产外业实地查看记录表、房屋基本信息调查表按DB33/T 1152—2018 附录 G要求进行绘制。 各幢各类建筑面积汇总表、房产分层分户图参照附录要求进行绘制。 9.1.8 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内容及编制应按DB33/T 1152—2018 附录 G要求进行绘制。 比例尺和幅面应根据宗地的大小和形状确定,一般成 A4、A3 纸大小,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比例尺绘制,比例尺分母应为整百数为宜。 9.1.9 调查工作底图 调查工作底图内容及编制应按DB33/T 1152—2018附录 G 要求进行绘制; 比例尺和幅面应根据宗地的大小和形状确定,一般采用 1/500 或 1/1000 比例尺表示;特别大的宗地可用 1/2000 比例尺表示。 9.1.10 宗地图 宗地图内容及编制应按DB33/T 1152—2018 附录 G 要求进行绘制。 比例尺和幅面应根据宗地的大小和形状确定,一般采用 1/500 或 1/1000 比例尺表示;特别大的宗地可用 1/2000 比例尺表示。A4 幅面数字宗地影像图比例尺大小原则上用 1/500,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比例尺分母以整百数为宜。 9.1.11 复核验收图 应根据本章竣工地形图进行编绘,复核验收图应标注复核验收行政许可条件相关数据,其余与复核验收无关的数据可不绘制。 应配备复核验收相关数据汇总表。 复核验收图格式应为 *.dwg,比例尺一般为 1/500 或 1/1000,采用矩形自由分幅。 9.1.12 基底面积图 应根据本章竣工地形图进行编绘,基底面积图应标注其行政许可条件相关数据,其余与基底面积无关的数据可不绘制。 基底面积图格式应为 *.dwg,比例尺一般为 1:500—1:2000,采用矩形自由分幅。 9.2 规划、绿地测量成果 9.2.1 成果组成 规划、绿地测量成果应由成果报告、附表、图等内容组成,并提供纸质和电子格式。 9.2.2 规划、绿地成果报告书 成果报告书格式宜为*.docx 或*.pdf,以 A4 幅面输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 ——扉页; ——免责声明; ——目录(包括测绘责任人、测量说明、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成果图表和附件资料等); ——测绘责任人(包括测绘单位资质等级、资质证书编号、地址、联系电话及测绘人员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和测绘成果客观性声明等内容); ——测量说明(包括概述、作业依据、平面坐标系及高程基准、作业方法、测量精度、质量控制、提交成果等); ——附表及附图(包括控制点成果资料、建筑物高度及层高测量略图、建筑物基底面积计算略图、建筑物基底面积、建筑面积及计容建筑面积汇总表、规划测量分幢与规划许可比对结果表、规划测量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比表、绿地测量成果图表(含森林覆盖率)、竣工地形图、竣工规划总平面图、绿地竣工地形图等); ——附件资料。 9.2.3 竣工地形图 按照DB33/T 1152—2018中7.5要求测绘竣工地形图,地形图测量范围一般应根据项目用地边界外扩 30m(若遇道路应测完整),涉及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卫生、资源等具有选址特殊性的项目(化工、天然气、石油、电站、垃圾填埋场、尾矿库等)存在安全距离、防护带距离等宜将测绘范围延伸到该区域;与高铁、高速公路、大型桥梁、高压走廊、重要管线等基础设施交叉穿越的,应将穿越、跨越点位置测量准确。其中按行政部门的要求,竣工地形无需表示管线及附属设施(只表示管线图主要要素),具体已在管线测量报告中详细描述。主体建筑物的表示以设计图、房产测绘结合,特别是封闭阳台按阳台线表示,有利于规划审批和绿地率计算。 竣工地形图格式应为 *.dwg。 竣工地形图比例尺一般为 1∶500,采用矩形自由分幅。 9.2.4 竣工规划总平面图 竣工规划总平图应在竣工地形图基础上按DB33/T 1152—2018中7.8 要求执行。 在竣工规划总平图中标绘细部点及间距,细部点标绘位置(轮廓线或轴线)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图设计位置一致,并在备注中说明交点坐标与间距。 竣工地形图格式应为 *.dwg。 竣工地形图比例尺一般为 1∶500,采用矩形自由分幅。 9.2.5 绿地竣工地形图 绿地竣工地形图按DB33/T 1152—2018 中8.2.2和8.2.3要求执行。 绿地竣工地形图上应绘制用地红线、地下室范围线(应区分人防区、非人房区等不同地库顶板标高区域)、集中绿地范围线(住宅小区项目)、消防登高场地和停车位等,并作标注。当用地红线进入道路红线时应同时标出道路红线,集中绿地范围线的认定可参照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总平面图中框定的集中绿地范围线确定。 绿地竣工地形图上应分层设色并标注各类绿地地块统计信息。 绿地竣工地形图成果格式为*.dwg,比例尺应与竣工地形图保持一致,依比例尺输出纸质成果图。 9.2.6 高度及层高测量略图 按DB33/T 1152—2018中7.3要求执行,以立面图或剖面图为底图参照。 当房屋地上空间净高大于等于 2.10m 的部分占标准楼层建筑面积 2/3 及以上时,该空间计入房屋自然层数。 高度及层高测量略图格式应为*.dwg,高度及层高测量略图宜以 A4 幅面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单幢输出。 9.2.7 建筑基底平面图 按DB33/T 1152—2018中7.4 要求确定建筑基底范围线并计算基底面积,宜以 A4 幅面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单幢输出。 标注建筑基底边长尺寸,并在各幢基底范围线内标注相应幢的基底面积值。 建筑基底平面图格式应为 *.dwg。 9.2.8 航拍竣工影像图 以反映竣工行政审批时效,现场不同角度清晰航拍照片。 9.2.9 规划、绿地测量成果表 规划、绿地测量成果表格式宜为:*.docx 或*.xlsx。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建筑物基底面积、建筑面积及计容建筑面积汇总表; ——规划测量分幢与规划许可比对结果表; ——规划测量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比表; ——绿地测量成果表(含森林覆盖率)。 9.3 消防测量成果 9.3.1 成果组成 消防测量成果应由成果报告、消防测量表、图等内容组成,并提供纸质和电子格式。 9.3.2 消防测量成果报告书 消防测量成果报告书格式宜为*.docx 或*.pdf,以 A4 幅面输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 ——扉页; ——免责声明; ——目录(包括测绘责任人、测量说明、成果图表和附件资料等); ——测绘责任人(包括测绘单位资质等级、资质证书编号、地址、联系电话及测绘人员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和测绘成果客观性声明等内容); ——测量说明(包括概述、作业依据、平面坐标系及高程基准、作业方法、测量内容、测量精度、质量控制、提交成果等); ——附表及附图(包括建筑类别测量表、总平面布局测量表、地下室测量表、防火分隔测量表、安全疏散测量表、防烟分隔测量表、其他测量表、总平面测量略图、地下室测量略图、安全疏散、防火及防烟分隔测量略图等); ——附件资料。 9.3.3 总平面测量略图 消防总平面测量略图应在竣工地形图基础上按DB33/T 1152—2018中9.3和9.6 要求执行。 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应根据《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20)版》“2.1.2”执行。高层、多层建筑的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应分别不小于 12m、9m,可采用作图法画出一条满足转弯半径的 4m 宽消防车道进行校核。 消防总平面测量略图格式应为 *.dwg。 消防总平面测量略图比例尺一般为 1∶500,采用矩形自由分幅。 9.3.4 地下室测量略图 地下室测量略图应在地下室建筑施工图上按DB33/T 1152—2018中9.4和9.5 要求执行。 地下室测量略图应标注实测面积、宽度、距离等数据。 地下室测量略图格式应为 *.dwg。 地下室测量略图比例尺一般为 1∶500,采用矩形自由分幅。 9.3.5 安全疏散、防火及防烟分隔测量略图 安全疏散、防火及防烟分隔测量略图应在建筑施工图上按DB33/T 1152—2018中9.4、 9.5、9.6要求执行。 安全疏散、防火及防烟分隔测量略图应标注实测各部位面积、宽度、距离等数据。 自然排烟窗(口)的有效面积应符合GB 51251中4.3.5 和 4.6.9的要求。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 3m 的区域,其最小清晰高度不宜小于其净高的 1/2,其他区域的最小清晰高度应按下式计算: () 式中: Hq —最小清晰高度(m); H —对于单层空间,取排烟空间的建筑高度(m);对于多层空间,取最高疏散楼层的层高(m)。 安全疏散、防火及防烟分隔测量略图格式应为 *.dwg。 安全疏散、防火及防烟分隔测量略图应 A4 或 A3 清晰表示。 9.3.6 消防测量成果表 消防测量成果表格式宜为:*.docx 或*.xlsx。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建筑类别测量表; ——总平面布局测量表表; ——地下室测量表; ——安全疏散测量表; ——防火分隔测量表; ——防烟分隔测量表。 消防测绘项目位置自定义标示码如下: ——楼梯宽度; ——疏散门(安全出口)宽度; ——(合用、共用)前室使用面积; ——两个安全出口(疏散门)的距离; ——首层楼梯间至室外的距离; ——(疏散通道)疏散门到安全出口的距离; ——房间最不利点; ——防火墙两侧开口的距离; ——防火挑檐的长度和宽度; ——上下层开口之间的实体长度; ——(住宅)相邻两户开口的实体宽度; ——两户开口之间隔板的长度; ——楼梯间的窗与其他开口的距离。 9.4 人防测量成果 9.4.1 成果组成 人防测量成果应由成果报告、人防测量表、图等内容组成,并提供纸质和电子格式。 9.4.2 人防测量成果报告书 人防测量成果报告书格式宜为*.docx 或*.pdf,以 A4 幅面输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 ——扉页; ——免责声明; ——目录(包括测绘责任人、测量说明、成果图表和附件资料等); ——测绘责任人(包括测绘单位资质等级、资质证书编号、地址、联系电话及测绘人员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和测绘成果客观性声明等内容); ——测量说明(包括概述、作业依据、平面坐标系及高程基准、作业方法、质量控制、提交成果等); ——附表及附图(包括人防测量成果表、人防工程核实测量平面图、人防区空间位置示意图、地下室竣工人防核实面积测量图、人防区车位测量略图、其他测量图等); ——附件资料。 9.4.3 人防测量成果表 人防核实成果表宜为*.docx 或*.xlsx 格式,A4 幅面输出,内容按DB33/T 1152—2018 执行。人防核实成果中项目基本信息、战时功能、平时功能、防护等级、防化等级、抗爆单元数量、口部数量等数据由建设单位依据人防审查意见书及设计资料填写并盖章确认。建筑结构、地上建筑面积、地上住宅建筑面积、地上其他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层数、地下层数、住宅户数、人防区停车位数、非机动车位数等测量数据由测绘单位填写,并与房产测量建筑面积测算成果数据一致。 9.4.4 人防工程核实测量平面图 地下室人防、非人防坐落分布。 标注人防建筑面积。 共有部位或套内空间与人防区以临空墙共墙时,临空墙体面积计入人防区建筑面积。 人防工程核实测量平面图格式应为 *.dwg,采用矩形自由分幅。 9.4.5 人防空间位置示意图 采用竣工地形图作为底图,应表示竣工测量范围内测量控制点、建(构)筑物、道路、绿地及附属设施等主要地形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为保持图面清晰可作取舍。 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宜为 1:500—1:2000。 人防空间位置示意图格式应为 *.dwg,采用矩形自由分幅。 9.4.6 地下室竣工人防核实面积测量图 应分层设色表示各防护单元建筑面积、掩蔽面积、共有面积、互联互通建筑面积等。 各主要线段应进行尺寸标注。 地下室竣工人防核实面积测量图格式应为 *.dwg,采用适宜比例尺按矩形自由分幅。 9.4.7 人防区车位测量略图 应分层设色显示各人防单元。 按建设方划定车位实测各车位分布位置及形状大小并备注车位个数。 人防区车位测量图格式应为 *.dwg,采用适宜比例尺按矩形自由分幅。 9.5 地下管线测量成果 9.5.1 成果组成 地下管线测量成果应由成果报告、管线测量表、图等内容组成,并提供纸质和电子格式。 9.5.2 地下管线测量成果报告书 地下管线测量成果报告书格式宜为*.docx 或*.pdf,以 A4 幅面输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 ——扉页; ——免责声明; ——目录(包括测绘责任人、测量说明、成果图表和附件资料等); ——测绘责任人(包括测绘单位资质等级、资质证书编号、地址、联系电话及测绘人员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和测绘成果客观性声明等内容); ——测量说明(包括概述、平面坐标系及高程基准、作业依据、作业方法、地下管线点测量、地下管线图编绘、质量控制、提交成果等); ——附表及附图(包括控制点成果表、地下管线成果表、地下管线测量草图、地下管线竣工图等); ——附件资料。 9.5.3 地下管线成果表 地下管线成果表宜为*.docx 或*.xlsx 格式,以 A4 幅面输出。 地下管线成果表内容按CJJ 61 要求执行,应包括图上点号、连接点号、特征点、附属物名称、坐标、高程、埋深、管径或断面尺寸、材质、压力或电压、电缆条数、管孔数/已用孔数、埋设方式、埋设方式、埋设日期、所在位置、权属、备注等。 9.5.4 地下管线测量竣工图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的对象应包括埋设于地下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工业等各种管道、 管沟等。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的底图应按竣工地形图的要求进行实测,若遇周边为市政道路则应测至该路段靠近该宗地红线处相邻一排各要素管线,代征区域应全要素测量。 地下管线探查应现场绘制纸质或电子草图,草图上应详细标注各种管线的走向、连接关系、管线点编号等信息,作为开展管线点测量的依据并体现在成果报告内。 对于常规探测方法难以探测的给水、燃气等 PE 非金属材质的管线应在覆土前进行跟踪测量。 地下管线竣工图应在竣工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除了符合基本管线图要求外,还必须注明与规划有要求的实测尺寸,注明各管线点之间的相关尺寸,注明规划有要求的管线点坐标和高程。 综合管线成果报告须分别附有地下管线测量草图、地库顶板以上综合管线图、地库内综合管线图。 排水管线成果报告须分别附有地下管线测量草图、雨污管线图、雨水管线图、污水管线图。 格式为 *.dwg,采用矩形自由分幅,比例尺以 1:500 为主。 10 成果质量检查 10.1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与监督抽查的技术标准应按GB/T 24356 和GB/T 18316 的规定执行。 10.2 测绘成果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两级检查应包括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测绘机构应对测绘工程成果资料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审核。 10.3 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应独立、依次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并保留相关检查记录。测绘机构和工程项目负责人对所承担的“多测合一”项目测绘成果质量终身负责。 10.4 项目业主应当对其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因项目业主提供的基础材料不实,产生损害性后果的,由项目业主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A A 附录A (资料性) 立项用地规划阶段成果报告格式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见A.1 A.1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编号(XXXX-XXX)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用 地 单 位: 项目用地名称: 勘测定界单位: 年 月 日 湖州市地方标准《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范》征求意见汇总表 序号 提出单位或个人 反馈意见 采纳情况(采纳/部分采纳/未采纳) 修改后文本 未采纳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