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特科院以科技赋能松阳不锈钢管产业蝶变 谱写共同富裕新图景
松阳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作为该县工业经济第一大支柱的不锈钢管产业长期存在生产方式粗放、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等发展瓶颈。2019年起,省特科院与松阳县政府构建战略合作,以科技创新为“密钥”,破解产业发展桎梏,为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能。松阳不锈钢管年产值从2019年的62亿元增至2024年的109亿元,无缝不锈钢管产量约占全国1/3;不锈钢管企业从46家增至60家,其中规上企业占比91.7%,总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4.9%,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不锈钢管产业已成为松阳工业的命脉,也是丽水市最亮眼的百亿特色产业链之一。
一、科技赋能,推动从“传统制造”向“新兴智造”跃升
(一)技术攻关激活新动能。联合松阳县政府共建国家特种金属结构材料检验检测中心松阳实验室,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助力浙江宝丰特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全国首款不锈钢无缝超长盘管,建立全球最大的盘管流水线,打破欧美企业长期垄断;联合企业研发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棒等新产品,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占据国内主要市场;解决不锈钢产品晶间腐蚀试验中国标准与ASTM标准适配性问题,支持企业研发高强耐蚀海油工程用不锈钢材料国产化替代技术。
(二)引智增质释放新活力。创新“产品质量官”服务模式,派遣科技特派员、产品质检专员进驻企业,提供质量制度体系建设、质量工艺分析、企业质量官培育、科技项目立项等综合服务。协助浙江博盛钢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指导隆达钢业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建设CNAS认可实验室体系,支持企业自主培育首席质量官29人。
(三)标准引领抢占新高点。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参与不锈钢管标准制修订,提升行业标准话语权。参与制定的《无缝不锈钢管生产企业节能规范》成为全国首个县级无缝不锈钢管生产企业的节能指导规范;联合松阳企业牵头制定的《输送管道用高承压不锈钢无缝钢管》标准,实现无缝钢管“浙江制造”零的突破。
二、全链服务,推动从“中低散销”向“中高订单”跨越
(一)延伸全环节产业链。采取“伴随式”服务方式,为企业生产、相关设备制造、环保处理等提供技术支撑,累计免费检验检测产品2000余批次,仅该项服务即为企业节省外送成本580余万元。目前该产业已具备生产石油管、医用管、食品用管、海洋军工用管等40多个系列、200余个品种,年产量达50万吨,有力推动产业从单一管材生产向原材料研发、精密加工、检测认证等高端环节延伸。
(二)拓展海内外品牌链。获批不锈钢管领域的CMA和CNAS资质80余项,为松阳不锈钢产业出口提供技术支撑。指导某公司取得相关军品承制资质,其生产的特种不锈钢管可直接供应海洋船舶等产业;指导15家企业取得欧盟等国际认证;为企业提供见证试验和检测服务,助力产品远销俄罗斯、斯里兰卡、印度等亚欧国家。
(三)优化可持续人才链。依托特种设备科教融合学院,选派1名博士+1名高工结对企业1名工程师,实施高级工程师培养计划。联合丽水农林技师学院开展不锈钢管加工制造、产品质量理化检测技术等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培养特种设备领域“一专多能”人才。加大技能培训、上门取考证等便捷化服务力度,目前已累计开展技能人才培训超5000人次,以人才高质量输出盘活产业可持续发展动能。
三、同心共富,推动从“产业崛起”到“全域普惠”跃迁
(一)拉动群众就业有广度。目前松阳共有不锈钢管生产企业60家,其中规上企业55家,直接解决就业岗位1.2万个。随着围绕不锈钢管生产的包装、运输、模具制造、机械设备制造及维护等上下游配套产业,以及因人口流入带动的服务业蓬勃发展,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松阳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4万元大关,同比增长7%,增幅位居丽水市第3位,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88。
(二)反哺乡村振兴有深度。近3年,松阳不锈钢管产业累计产值为329.8亿元,拉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7%,带动地方财政收入连续3年增长,大力反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仅2024年,松阳统筹财政资金5.7亿元支持乡村发展,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5.3公里、大中修78.6公里,改造提升单村水站237座,实施生活污水项目35个,扶持发展产业项目125个,入选浙江省首批和美乡村三大行动试点县。
(三)绿色转型发展有力度。牵头企业开展不锈钢酸洗废水和污泥综合处理技术,该技术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100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目前松阳不锈钢管企业已基本实现冷却水回用率100%,煤改气完成率100%,并成功创建省级绿色企业1家、市级绿色低碳工厂5家,获批“中国不锈钢绿色生产基地”“浙江不锈钢管生态化改造示范区”,走出一条“工业强县”与“生态立县”并行的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