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向新”赋能水晶产业“热力”沸腾
切割、抛光、喷砂、镀膜……在金华市浦江县东洲水晶有限公司的数字化智能车间生产线上,随着机器的运转,一颗颗水晶玻璃被加工成珠型、钻型,通过系列技术加持后,成为水晶饰品。
当前,浦江水晶产业已成为全国首个水晶产业百亿级产业集群,产业发展正经历着新的蜕变。如何帮助水晶企业打通创新发展的“任督二脉”?
“我们聚焦水晶行业知识产权侵权易发多发、难防难治、维权成本高等难题,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多元协同、优化增值服务等,为水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浦江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当地已新增水晶产业专利授权量741件,同比增长63.5%;水晶产业专利侵权纠纷多元化解入选省知识产权“微改革”试点;2024年水晶行业产值达142.3亿元,同比增长17.5%……
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知识产权带来的赋能效应正在持续释放。
建立25个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实现县域调解机构全覆盖
机制再创新加固知识产权保护“防火墙”
从一串水晶珠起步,到水晶灯饰,再发展到水晶玻璃工艺品,如今,浦江已是全国最大的水晶玻璃制品产业基地。
早在2023年,浦江的水晶玻璃制品产业总产值就达到了121亿元,成为全国首个水晶产业百亿级产业集群。
浦江水晶“闪亮梦想”的书写,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防火墙”。
对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发展的保障与原动力所在。而知识产权保护难在一个“快”字,也贵在一个“快”字。
在浦江,水晶企业就近就能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服务。
近日,金华市首例以“裁后调解+公证”模式完成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在浦江县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庭办结。
该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庭就设在浦江县的中部水晶园区内,这也是全省首个工业园区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庭。
“在园区设立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庭,是为了实现快速、灵活、低成本解决专利侵权民事纠纷,进一步维护水晶产业市场秩序,持续推动水晶产业高质量发展。”浦江县市场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还推动将水晶行业专利侵权纠纷维权纳入水晶产业全链条服务‘一类事’特色服务事项清单。
除了落地全省首个工业园区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庭,浦江县局还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了25个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实现县域调解机构全覆盖。
此外,浦江在全省率先推出首个县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告知制度,推行行政裁决“简案快办”工作机制,通过明确简易程序适用范围、依法压缩案件办理时限、优化裁决机关办案流程等方式,实现普通专利侵权纠纷最快1天内成功调解。
在浦江,90%的水晶灯饰配件都销往广东中山市古镇镇。为了破解异地维权难题,浦江县市场监管局创新“异地执法协作”工作模式,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市场监管部门签订《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保护合作协议》,构建信息共享、协助调查取证、重大案件协作及资源共享等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实现两地跨省协同联动互认,开创了“水晶+灯饰”产业链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全新格局。截至目前,已成功办结6起跨区域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涉案产品年产值数百万元。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金额达4亿余元;专利许可备案数量达1105余件,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超1000余万元
“知产”质押引动金融“活水”加速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知识产权除了证明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之外,对企业而言,也是一份“家底”,一笔无形资产。为了不让创新被扼杀在萌芽之中,浦江县局不断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工作的开展,优化整合多方资源,引动金融“活水”助力水晶产业发展。“感谢市场监管和银行协调联动,快速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完成质押登记。这笔贷款的成功获批,让我们感受到知识产权的价值,有助于企业在今后的产业创新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快。”在通过专利质押获得贷款500万元后,浦江县某水晶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企业的发展、对水晶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2024年,浦江水晶行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金额达4亿余元,惠及企业11家。
为求精准服务,浦江县局线上通过钉钉、微信联络群,强化与企业的沟通,对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情况进行摸排,形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清单”,同步推送各大金融机构,方便金融机构主动对接融资服务;线下通过会同银行实地走访、座谈会形式引导银企对接,充分解决“银行找不到企业,企业找不到贷款路子”的尴尬局面。
同时,鼓励银行推出符合县域特色行业需求、市场化运用程度高的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最大程度发挥企业“知产”价值。推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模式,鼓励企业将沉默的专利转化为流动的资本,为企业融资贷款拓展新路径。
专利转化是推动创新成果落地、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浦江县局积极畅通专利转化通道,为水晶产业注入发展动能。
金某是一种玻璃孔珠外观设计的专利权人,其发现市场上有关经营主体生产、销售的产品涉嫌侵犯其专利权,遂向浦江县市场监管局提出纠纷处理请求。执法人员在查明案情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双方调解,最终金某先后与三家企业达成和解,通过专利许可推动双方从对立走向合作,共同把市场做大做强,实现合作共赢。
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024年,专利许可备案数量达1105余件,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超1000余万元。
培训水晶企业120余家,提供维权援助15次,发放告知书及提示函500余份
优化增值服务营造知识产权发展良好生态
“我们水晶产品的外形经常被仿制,企业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早前,一支入企服务队由浦江县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峰带队,在浦江县中部水晶园区召开了“保护知识产权共谋水晶新篇”政企恳谈会,了解企业的知识产权需求。
同时,浦江县局针对水晶行业侵权现象易发多发的现状,发布了全市首份专利侵权风险预警提示,提醒企业加强管理、防范侵权风险;建立水晶产业品牌指导站和水晶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络群,及时为企业答疑解惑;推动浙江省水晶工艺协会引入专业法律服务团队,高效应对知识产权侵权风险。2024年,共培训水晶企业120余家,提供维权援助15次,发放告知书及提示函500余份。
在日常走访过程中,浦江县局了解到,很多水晶企业都面临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对新的产业技术需求旺盛,但是获取渠道有限。于是,浦江县局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以校企校地合作为突破口,担当“牵线人”和“服务者”双重角色,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高效协同,提升水晶玻璃制品产业竞争力。
浦江先后与浙江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等大院名校签订协议,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改造、传统行业装备提升等方面展开技术合作,创新数控系统、激光雕刻等关键技术两项。
其中,杭电浦江研究院的李训根团队研发的“恒力矩水晶加工数控系统”有力推动了浦江水晶加工水平及水晶产品研发,相关技术授权发明专利6项,磨盘损耗减少15%,产品加工精度提升10%以上。
浦江拥有规模庞大的水晶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