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云:智能体与世界实时交互的AI网络
为积极响应《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及《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的政策号召,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建设与测试标准不统一问题,北京、上海、苏州三地近日携手,正式开启了“车路云一体化”标准共建的新篇章,共同推进测试规范、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数据质量评价规范等首批三项团体标准研制。
当前,“车路云一体化”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发展方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蓬勃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潜力。这一模式的出现,不仅是对传统交通系统的创新,更是对未来智能交通生态的深刻重构。
疏解交通难题重在增效
当前,交通疏解的发展方向重在全面增效,而“车路云一体化”正是推动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所在。
传统单车智能技术虽能优化个体车辆性能,但难以应对复杂的城市交通网络问题。相比之下,“车路云一体化”能够通过整合车辆、道路与云端数据,实现系统层面的智能化管理。它超越了单点优化的局限,以全局视角规划交通流,提升整体效率。蘑菇车联创始人兼CEO朱磊表示,这种转变是从单点的智能化迈向系统的智能化,为交通疏解提供了更为全面、高效的解决方案,是智慧交通未来发展的趋势。
何为“车路云一体化”?其实它是一种智能体与实体世界实时交互的人工智能网络,融合了感知、计算、通信等多种设备和技术。该网络能够准确、快速、高效地采集海量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对真实物理世界进行实时数字化。其核心在于解决信息全面性、处理及时性及全局博弈决策三大问题。比如,行驶在道路中的车辆会存在一些视线盲区,这时就要依赖路侧设备获得全局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覆盖到每辆车,弥补车辆视线盲区,确保行驶安全。
“车路云一体化”具备与车辆的互动、调度及信息共享能力,能够及时发现事故并传递信息,规避因信息缺失、处理不及时带来的安全问题。随着自动驾驶车辆规模逐渐扩大,“车路云一体化”作为中央系统,能够进行全局决策和系统化调度,解决交通效率问题,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迈入新阶段
2024年年初,五部门联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并于7月在全国20个城市(或联合体)落地实施,标志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迈入新阶段。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出台相关政策加速布局,展现了地方政府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坚定决心。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这些区域在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跨行业标准化以及应用场景丰富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江苏无锡、天津(西青区)和北京网联云控高级别示范区等地作为先导区,率先实现了C-V2X网络的规模部署,并积极装配了一定规模的车载终端,推动了车联网功能的改造和核心系统能力的提升。
【前沿声音】
跨行业协同 仍面临亟待突破的壁垒与难题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车路云一体化”首席技术专家 杜孝平 博士
在“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尽管已经取得了从关键技术攻关到试点示范的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突破的壁垒与难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车路云一体化”首席技术专家杜孝平博士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数据共享方面,杜孝平博士表示,“车路云一体化”是全新的产业协同、技术引领、跨界融合等交织在一起的产业发展大变革,还面临着很多未知情况和挑战。当前的“车路云一体化”大规模应用试点,由于是产业大数据培育和企业数据运营交织发展的初始阶段,面临着诸多的短板和不足,如共享数据基础构成项不明确、数据共享边界模糊、数据标准不一、高质量高价值的数据供给不足,供需脱节问题严重,多元流通模式仍待完善,产业支撑能力尚待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缺乏有效标准,缺少广泛认同的数据治理国际规则等。
在跨行业协同方面,“车路云一体化”涉及多部门、多机构、多产业生态的协作,目前存在行业目标不一致、产品软硬件耦合性强、体系架构标准不一、数据孤岛效应明显等壁垒,需要行业以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为目标,以分层解耦、跨域共用为原则,采用相同架构,在统一标准指导下,推进各城市的“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任务,保障一城打透,多城互联。
在商业模式闭环方面,杜孝平博士则表示,在考虑共性基础上优先选择普适性、典型性商业应用场景,深挖潜在行业痛点,以需求为牵引,形成以直接经济价值牵引间接经济价值,最终形成良好社会价值的网联赋能应用场景,引导相关产业企业深入参与,并基于城市典型应用场景的投入产出比测算,展示交通基础设施与数据资源共享的价值。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共建道路基础设施,可缩短形成商业闭环的时间周期,增强政府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信心,促使产业应用出现爆发式增长。
标准不统一,是“车路云一体化”推进面临的重大难题。车端、路侧、云端的数据互通、格式统一、协议兼容,以及系统应用服务等方面,产业相关多行业统一的标准规范尚未形成,不同行业与标委会针对同一对象形成的差异性标准导致数据整合、流通、使用与价值发挥面临诸多障碍。
针对上述问题,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加强安全类和测试评价类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同时推动各地标准之间的统一和互联互认。在车辆网联化应用、路侧基础设施建设和云控平台建设等方面,分阶段分场景开展标准研制与应用示范,以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的规范化推进和商业化落地。
“车路云一体化” 让实时数据赋能所有车辆,是车路云网络的核心价值
蘑菇车联创始人兼CEO 朱磊
在2024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蘑菇车联创始人兼CEO朱磊深入探讨了“车路云一体化”的核心内涵、发展挑战及应对策略。“车路云一体化”,作为下一代“通感算”网络的起步和雏形,其核心功能在于实现实体世界的实时数字化,为包括智能汽车在内的多种智能体提供服务。面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困难,朱磊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观点。
朱磊认为,“车路云一体化”的本质是构建一套“通感算”网络,通过实时数字化实体世界,为智能设备提供实时数据服务,使智能设备与实体世界能够实时交互。这一网络现阶段主要为交通和车辆服务,但未来其应用范围将扩展至无人机、机器人等一系列智能体,形成一个实时的、城市级的数字孪生系统。这一愿景与全球一流的科技公司如谷歌、Meta、英伟达、苹果等的战略布局不谋而合,尤其是特斯拉的Starlink星链项目,都在致力于实现实体世界的实时数字化。
然而,“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朱磊认为,单节点数据质量与满足智能汽车应用需求是车路云网络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网络实时数据赋能社会车辆,是当前“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的当务之急。这意味着,不仅要确保路侧基站等基础设施能够实时、准确地采集和传输交通数据,还要确保这些数据能够被智能汽车等智能体有效接收和利用。这要求我们在硬件设备上不断升级,更需要在系统和算法层面进行深度优化,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实时性。
针对数据质量的问题,朱磊表示,“车路云一体化”并非单纯地堆硬件设备,而是需要类似于安卓、苹果这样的操作系统来整合摄像头、激光雷达、通信计算等硬件,并通过AI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单节点的数据质量足够高,从而满足智能汽车等智能体的应用需求。同时,朱磊还讲到,要深入了解车企的真正需求,与车企实现真正的打通。“车路云一体化”的数据并非通常意义的通讯指标,而是一套车辆可以识别的感知指标。因此,我们需要与车企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以确保数据的有效传输和利用。
除了数据质量的问题,“车路云一体化”还面临着全局安全、全局效率、全局博弈决策等难题。随着智能体设备的爆发式增长,这些难题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棘手。朱磊认为,车路云网络当前应用在交通领域,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三方面问题。通过提供交通环境的全量实时信息,并打破单车智能的局限,车路云网络可以显著提升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车路云网络还可以为城市、车辆运营单位等提供交通管理和调度服务,通过优化交通流、提高运输效率来创造收益。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朱磊提出了单车智能和车路云网络的融合方案。他认为,单车智能解决的是单点问题,而车路云网络解决的是系统级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偏废。因此,我们需要在发展单车智能的同时,加强车路云网络的建设和运营,以实现单点智能与系统级智能的融合。
此外,朱磊还提到了车路云网络对通信方式的兼容性。他表示,车路云网络可以同时兼容5G-A和C-V2X两种通信方式,并已形成两套比较成熟的方案。这意味着,车路云网络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灵活部署不同的通信方式,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一兼容性不仅有助于车路云网络的快速推广和应用,还有助于推动5G和C-V2X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在“车路云一体化”的产业角色和市场空间方面,朱磊认为,“车路云一体化”与通信行业模式高度相似,有三大角色:网络基础设备提供商、网络及数据运营商、终端制造和服务商。这三个角色所对应的三个领域,每一个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车路云一体化”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在商业化路径方面,朱磊认为,车路云产业的商业模式与通信产业类似。车路云网络运营商可以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并通过向终端车辆和用户提供实时数字孪生数据服务获益。同时,车路云网络还可以为城市、车辆运营单位等提供交通管理和调度服务,创造更多的收益。此外,随着车路云网络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还将催生多种多样目前难以想象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朱磊还提到了“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的未来前景。他认为,“车路云一体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场景和案例,具有高度的集成化和智能化特点。它协同了人工智能、数据、算力、通信、架构、算法、大模型等多个细分科技领域,可以与智能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进行实时交互。同时,“车路云一体化”还可以为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带来巨大价值。因此,从全球竞争角度来看,“车路云一体化”将在未来大国科技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北京“引路”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9月,北京市设立了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并制定“小步快跑、迭代完善”的推进策略,分阶段实施相关建设任务。同时,成立专职机构——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与专项运营平台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车网”),以保障示范区建设发展。这些举措旨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加快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规模化运行,并逐步向全市其他区域复制推广。
北京车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服务示范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北京车网打造了“车路云一体化”全栈解决方案。通过云控平台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集聚与共享,深入服务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与智慧城市管理。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北京车网采取了技管并举的策略。通过构建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应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等,北京车网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与隐私性。同时,北京车网还积极支持示范区数据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实践经验。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北京车网成功打造了全国产业化智能网联路口,并不断推进路侧操作系统的开源开放与分布式算力平台建设。同时,北京车网还积极参与标准建设,形成各级标准成果近70项,并在测试规范、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数据质量评价规范等方面积极支持京沪苏三地标准共建。
综上所述,“车路云一体化”作为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技术路径,其在未来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通过相应的支持与规划、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实践,“车路云一体化”将不断突破发展难题,为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下一张中国高科技“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