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建设助力产业链低碳转型

2023-01-06来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2022年12月12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建设助力产业链低碳转型”线上专家座谈会。会议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建设顶层设计、实践进展、研发需求以及解决方案等主题,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共同开展交流与探讨。


图片


会议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程会强研究员主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作会议致辞。


图片


来自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从国家政策视角对动力电池标准建设现状与趋势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来自宝马集团、宁德时代和天能控股集团的企业界代表分享了企业的动力电池标准研发实践与需求;来自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专家们对完善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专业建议。共有40余位来自不同机构的代表参加本次座谈会。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指出,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国,全球装机量占比超50%,形成了涵盖基础材料、电芯单体、电池系统、制造装备等的完整产业链,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建设工作对全球动力电池标准法则法规制定将产生重要影响。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和碳减排技术标准化、着重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标准框架,将是未来动力电池标准建设工作的重点。


图片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科技创新处高工王建斌表示,在规划的发布以及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迈向了新的阶段。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近年来行业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总体来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水平目前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标准体系,但是现有的标准体系尚不能完全覆盖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复杂场景使用的需求,未来还要继续加强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性标准、新技术适用性以及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的相关研究。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动力电池部部长宗磊认为,动力电池标准发展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是大数据助力电池行业降本增效。关于动力电池数字化开发与应用相关的标准值得研究布局。第二是碳评估。新能源汽车各产业环节及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的相关标准值得布局。第三是新材料及新体系电池。现有电化学体系的持续升级、技术创新使得锂离子电池逐渐向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大单体电池和一体化集成技术方向发展,标准体系需要考虑与新的化学体系和技术体系同步更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司首席专家马天翼指出,当前动力电池兼具资源供给方和资源需求方的双重身份,产业发展受供应链双向影响。上游金属材料需求大幅上涨,动力电池及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大规模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将促进梯次利用和材料回收产业发展。从测试评价的角度,在退役电池、梯次场景、材料回收、材料再生四个维度都需要建立完善的测试评价方法以及对应的标准。


图片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政府及涉外事务总监朱彤介绍了宝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实践,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绿色电力以及加速推进电动化等。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认证法规高级经理吴之海提出,标准化工作还涉及能源行业的充电基础设施、后端回收利用等行业,需要跨行业联动以保证标准的协调统一。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总监潘学兴对我国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科学的、具备中国代表性锂电池产品碳排放评估方法论,并建立科学先进的碳排放评价指标;二是建设国家级碳排放因子数据库;三是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方法学及数据库实现国际互认。


天能控股集团首席技术官黄耀泽表示,现有电池问题的六大瓶颈包括安全性差、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短、低温性能差和成本高。随着单体电芯能量密度提升,电芯危险系数增大,电芯材料需要升级。做好电池、解决客户痛点,归根到底需要单体电芯及电池系统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图片
图片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电池储能产业研究室副主任王曦指出,完善动力电池绿色低碳标准体系,需要重视四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体系;二是加快制定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及评价相关的国、行标,推动与欧盟建立电池碳足迹管理互认机制;三是整合行业资源,建立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平台;四是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推动产业闭路循环。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分院环保室主任王秀腾表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过程消耗大量的金属材料,碳排放明显,是当前碳减排的关注焦点。但是电动汽车在使用阶段碳减排优势明显,如果按照2030年电动汽车占有率20%测算,届时可减少碳排放量约4.86亿吨。所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优化设计能带动整条产业链的低碳转型,且带动作用明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基于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的稳中向好的定调,作出2022年和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其中新能源汽车预计2023年达到900万辆。从动力电池标准的发展来看,工信部组织制定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起到了关键作用,综合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与经验总结,与国际标准法规进行了充分协调。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分会秘书长王德闯对2023年回收市场进行了分析,预计明年回收量可达26万吨,环比增加20%左右。回收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回收产业链拆解冶炼会逐渐一体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建立起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回收体系也会逐步的规范与完善。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孙峙认为,锂电池是电能储存器件的“心脏”,高锂价会限制行业发展。废锂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环节多,碳减排潜力不清,需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研究锂电废料再生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以及碳排降低的优化问题。


AI问答